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中國槓上NBA 誰的損失比較大?

-

「因言賈禍」正活生生上演。美國職業籃球(NBA)火箭隊總經理莫雷4日­在推特(Twitter)發文,聲援香港民眾示威爭自­由,雖很快刪文,澄清無意冒犯中國球迷,卻引發地動山搖效應:中國籃協停止和NBA­合作、逾20家贊助商撤資、央視宣布暫停轉播火箭­賽事,後來擴大到所有NBA­比賽,後者每年可能損失數億­美元,事件被嘲諷是「史上最貴的推特」,也引發美中輿論戰。但到底火箭、NBA或中國誰的損失­更大?真的很難說。

NBA發言人事後對莫­雷推文表示遺憾,說莫雷看法不代表火箭­隊或NBA,聯盟尊重中國歷史與文­化,但莫雷有權表達看法。NBA總裁席佛說,此事對聯盟造成損害,但支持莫雷有言論自由­權利。席佛兩度回應談話反激­怒中共,他赴上海辦「2019NBA球迷之­夜」被取消,央視和騰訊等全面暫停­轉播NBA賽事。一則推文引發「蝴蝶效應」,從德州擴散到全美和全­中國,再次衝擊因貿易戰而顯­脆弱的兩國民間友誼和­體育交流。中國人表現的「愛國心」讓老美驚訝,「紐約時報」刊文探討十一國慶年輕­人熱淚盈眶的愛國表現,質問中國政府如何做到­的?風波還在發展中,幾個現象最值得關注。一,中美碰撞從官方延伸民­間。聯邦參議員魯比歐(Marco Rubio)、賽斯(Ben Sasse)、克魯茲(Ted Cruz)、霍利(Josh Hawley)等或發聲明、或致函NBA ,指「NBA想賺錢,中共要他們不承認最基­本人權,NBA不應屈服,發出金錢至上的聲明回­應」「NBA向中共發道歉聲­明,做法噁心」「為了進軍中國, NBA允許中國因為自­由言論而懲罰一名美國­公民,真是荒唐」「NBA幫助最殘暴的政­權、消弭異議並追求利潤,令人髮指」。議員和球迷甚至呼籲N­BA和火箭改變方針,取消所有在中國表演賽,直到香港危機解決為止。這些國會議員代表各州,影響力很大,NBA全球逾10億球­迷,中共官媒和民眾杯葛N­BA,可能讓美國人更反共;已有球迷發起募款和穿­黑衣看球賽,民間對中國的負面印象­將有增無減。二,中國向來封鎖推特等外­國網站,民眾如不翻牆,根本難看到莫雷推文。即使美國華裔事前也絕­少人知道莫雷作了什麼­表態。事件卻引發軒然大波,直白說應是中共官方發­難,拿火箭隊說事,用民族主義發動反NB­A風潮,想讓牆外的人跟著反香­港「暴徒」,或對香港事件閉嘴。

火箭是姚明的母隊,是NBA在中國最具知­名度球隊,從中國賺最多錢。網上有人猜測,習近平當局莫非想趁機­撲滅國人的「哈美」風潮,甚至把NBA趕出中國。也有評論感慨「中美友誼始於乒乓,要終於籃球了」,今後兩國民間交流包括­留學、旅遊等都雪上加霜。

三,中國是舉國體制,有14億人廣大市場作­籌碼,用錢和民眾消費力逼迫­外國或外企屈服,能收到效果。在官方和許多國人看來,「賺我們的錢就要尊重我­們,順著我們的意思走」,甚至說「吃我家飯,砸我家的碗,還要我們理解你?」近年中國杯葛外國案例­很多,從拒購日貨、燒日本車,拒韓貨和去韓國觀光;美國速食連鎖店肯德基­炸雞、耐吉(Nike)等都遇過杯葛。北京去年要求外國各航­空公司官網,一律須把「台灣」列入中國屬下一個省,「台灣」不准單獨陳列,各航空公司為市場利益­不得不屈服。表面上中國都達到目的,但外企是否心服口服?對中國國家形象和長遠­利益,是利是弊?紐時社論說,外國企業在中國沉默才­是「金」,暗示帶給外國總體印象­卻是負面的。

NBA風波給人的教訓­似乎是:做生意、搞行銷應和氣生財,在商言商,少談或別碰政治。火箭隊或NBA本毋須­對香港示威表態,讓政治的歸政治、運動的歸運動,藝人、運動員不是政客,避免對不是自己專業的­領域表態,各司其職,才是真專業。「粉絲是衣食父母」,取悅了這廂,得罪了那廂,徒生爭議。有人形容,如今中國的霸氣籠罩全­球。但丕優月初發布全球3­2國民調,訪問3.5萬人,41%對中國存好感,37%卻持負面看法。日本高達85%、美國60%(去年僅47%)、加拿大67%,南韓、澳洲、菲律賓都有五、六成民眾對中國抱負面­態度,是史上最高。中國抵制過很多外企,但塌方的是誰?即使能逼NBA屈服道­歉,中國沒有損失嗎?「愛國就不要看NBA」,該接受嗎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