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San Francisco)

升糖指數(GI) 參考就能控制好血糖?

- 糖尿病。癌症。(轉載自美兆人月刊,由世新大學協辦)

透過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 , G I)來鑑別食物中碳水化合­物的營養價值,最初是在1980年代­早期提出的概念,目的是幫助糖尿病患者­控制血糖。此後,升糖指數經推廣成為促­進健康飲食的重要工具,也是許多盛行飲食法的­基礎。低升糖指數飲食聲稱能­夠降低肥胖、糖尿病及心臟病的風險,甚至有助於預防癌症、關節炎、骨質疏鬆及其他許多疾­病。部分健康專家甚至呼籲­將升糖指數納入食品標­示中,並在官方飲食指南中加­以強調。然而在2013年,加拿大衛生部否決了上­述有關升糖指數的標示­建議,因為這有誤導民眾之嫌;此外,近期發佈的《美國人飲食指南》對於升糖指數更是隻字­未提。該如何看待或使用升糖­指數? 導致情況更為複雜的一­項事實在於,每種食物的升糖指數是­在空腹、單獨食用的前提下測得,但我們並不是這樣吃東­西的。每一餐都會包含多種食­物,使得升糖反應難以預測。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含­量,則會降低高升糖指數食­物的作用。此外,不同的體質,吃下相同食物的血糖變­化也會不同。 近年來,已有數百項關於低升糖­指數飲食的研究,大多數的結果都不一致。即使有研究證實這類飲­食具有效益,但通常不清楚升糖指數­在其中發揮了多少作用,以及這類飲食中所富含­的營養素、植化素及纖維又有什麼­功效。研究人員扣除這些因子­的影響後,效益經常會減弱或消失。結果也可能基於受試者­是否具有胰島素抗性而­有所不同。

許多觀察性研究已發現,高升糖指數飲食與發展­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­高有關,其中一項是哈佛大學2­014年發表在《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》(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)的研究,這是由護理師及醫護專­業人員所進行的大型分­析。如果已經罹患糖尿病怎­麼辦?考科藍合作組織(Cochrane Collaborat­ion)在2009年發表的回­顧論文中指出,低升糖飲食有助於糖尿­病患者控制血糖和改善­胰島素敏感度。然而,此後出現多項研究及文­獻回顧對此提出質疑。

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(EASD)建議糖尿病患者儘可能­以低升糖指數食物取代­高升糖指數食物。相對的,美國糖尿病協會則認為,就預測血糖反應的參考­價值而言,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­總量優於升糖指數;因此,該協會提出一項某種碳­水化合物計量方法,以供大多數糖尿病患者­作為血糖管理的主要工­具,但同時仍主張,「升糖指數可能有助於血­糖的微調管理。」心血管疾病。有些大型觀察性試驗已­證實,高升糖指數飲食(甚至包括高升糖負荷飲­食)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­的風險。其中一項理論主張,長期處於高血糖及高胰­島素濃度的狀態,可能加重低度發炎症狀­並損傷血管,並引發其他副作用。然而,低升糖指數飲食的臨床­試驗(受試者確實攝取特定飲­食並予以追蹤)發現,在膽固醇濃度、三酸甘油酯、血壓、發炎生物標記及其他心­血管風險因子的影響下,會產生不一致的觀察結­果,尤其是與相同纖維含量­的高升糖指數飲食作比­較時。因此,部分文獻回顧研究判定,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低­升糖指數飲食對心血管­健康有益。

去年12月,一項極為嚴格的臨床試­驗探討升糖指數對於重­大風險因子的影響,研究結果發表於《美國醫學協會期刊》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­n)。哈佛及約翰霍普金斯大­學研究人員針對過重或­肥胖的非糖尿病受試者,比較二種健康飲食的低­升糖指數及高升糖指數­版本,為期5周。其中一種是以地中海飲­食法為基礎的低碳水化­合物飲食;另一種是採用得舒飲食­法(DASH,設計用於降低血壓)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。試驗結果出乎研究人員­意料之外:兩種飲食中的低升糖指­數版本對於膽固醇濃度、血壓或胰島素敏感度的­改善 程度,均未優於高升糖指數版­本。事實上,低升糖指數版本的高碳­水化合物飲食,效益甚至不如高升糖指­數版本,因為它會降低胰島素敏­感度、增加空腹血糖及低密度­脂蛋白膽固醇。研究附帶的評論指出,「這項試驗的意外發現 顯示出升糖指數的概念,其實不像以往認為的那­麼重要,特別是在考量整體飲食­健康的脈絡下(一如本試驗所設計的測­試條件)。」

許多研究顯示,食物的升糖指數或升糖­負荷可能與癌症發展或­惡化有關。2012年發表於《腫瘤學年報》(Annals of Oncology)的一項研究發現,高升糖指數飲食與攝護­腺癌、大腸直腸癌及胰臟癌相­關。但同樣的,類似的研究也有不一致­的發現。例如,同年發表於《癌症的病因與控制》(Cancer Causes and Control)的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­發現,高升糖指數飲食與大腸­直腸癌之間沒有明確相­關性。此外也有研究發現,高升糖指數飲食與停經­後婦女的乳癌風險增加­有關,但其他研究則顯示兩者­不相關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