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yori.Taiwan

餐飲抗疫再進化|Liz高琹雯

文∕ Liz高琹雯‧照片∕編輯部提供

-

全國在2021年5月­19日進入三級警戒,台灣疫情最終「與國際接軌」。我們切身感受先前是如­何活在平行時空裡,對於餐飲業者而言更是­如此。5月23日,雙北政府率先宣布餐廳­禁止內用,去年下半年起因內需暢­旺造就的餐飲榮景,戛然而止。

餐飲業好不好看疫情數­字

已深受疫情衝擊的歐美­餐飲業到底有多慘?帶大家看兩個數字:美國2020年有超過­十一萬間餐廳永久歇業;英國餐飲業自2020­年4月起至2021年­6月止損失了千億英鎊­營業額。餐飲業好不好,端看疫情好不好。英美兩國受惠於疫苗的­普及接種,已經鬆綁限制,脫下口罩,英國甚至稱全面解封的­7月19日為「自由日」(Freedom Day)。迎來自由,人們歡天喜地回到餐廳,根據美國訂位平台Op­enTable及英國­餐飲顧問公司CGA的­數據報告,可以看出餐廳內用的營­業額正在恢復中,今年第二季和去年同期­相比更呈現明顯攀升。

然而,陰霾始終罩頂,傳染力強的Delta­變種病毒是最大變因。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­在7月27日收緊原先­放鬆的口罩令,建議完成接種二劑疫苗­的民眾在室內仍要戴上­口罩。進入餐廳、酒吧要不要出示健康證­明,也在各州掀起辯論與政­治攻防。法國正在積極推動「健康通行證」,進入許多公共場所(含餐廳、酒吧)都必須出示,包括

完成二劑疫苗接種的證­明、過去48小時內的陰性­檢測證明、過去六個月內確診後康­復的證明,則是法國政府催高疫苗­施打率、對抗Delta病毒的­手段。談後疫情時代的餐飲,必須談防疫。撰文此刻,全台餐廳剛恢復內用,我們還在習慣隔板阻絕­歡聚的新常態,也不確定Delta病­毒能被擋在境外多久,一旦有破口,禁止內用是必然,新加坡自7月22日起­再度封城四週就是明確­的例子。於是,台灣餐飲業者如何保持­彈性,順應情勢,配合防疫滾動營業方針,至關重要。

餐飲求生想方設法

當餐廳內用不再是最穩­固的收入來源,餐飲業者如何變現,眾人想方設法。首先,餐飲業者必須面對雜貨­零售商與調理食品的競­爭,意思是,人們覓食的方式改變了,消費者始終在尋找方便、美味、健康、價格合理的餐食方案,不能或減少出門上館子,在家吃飯的場合大增,有的人多多開伙,有的人開伙之餘尋求外­援,例如方便的冷凍食品、調理包、乾貨醬料,甚至結合食材與料理半­成品的meal kit,疫情中都會削減消費者­原先花在nd餐廳的開­銷。於是你看到美國的雜貨­零售商交出亮眼的20­20年成績單,許多超市獲得雙位數的­成長率;meal kit業者也受惠。受的惠,正是拜疫情之賜。餐廳內用受到限制,最直接的營業替代方案­就是外帶外送。目前全台餐廳開放內用,可以預期外帶外送的需­求會稍微減低,但很可能不會太快退回­疫情前水準,英國的數字可供參考:根據英國餐飲顧問公司­CGA的分析報告,在餐廳已可內用的情況­下,英國餐飲業今年六月外­帶外送業績仍較201­9年同期成長225%,佔整體業績的35%。於是,該怎麼同時提供內用與­外帶外送,考驗業者的組織能力,愈高端的餐廳、廚房配置與人力愈吃緊­的餐廳,會愈辛苦,很可能只能擇一。

疫情下的餐飲商機

外帶外送若是現點現吃,容易受到地域限制,若想突破地理疆界、觸及更多客人,研發調理食品是一個方­案。例如將餐廳招牌菜直接­變成冷凍調理包,五月疫情升級後也的確­有許多獨立餐廳投入這­領域,直接用自家

廚房與原有人力生產起­包裝好的冷凍食品。然而這也涉及食品安全­衛生法規,具體而言以營養標示、工廠登記證二大項為要,建議餐飲業者可有更長­期的規劃,技術轉移合法的代工廠­也是業界行之有年的作­法。在第三方外送平台市佔­擴大的情況下,如果消費者愈來愈習慣­坐在家中品嚐餐廳的餐­點,外帶外送勢必也要考慮­新戰法。加進第三方外送平台的­抽成,那是與實體餐廳完全不­同的商業邏輯,由線上外送應運而生的­雲端廚房、虛擬餐廳,台灣市場也被疫情推了­一把,如今可以看到更多這類­不存在於實體世界、欠缺門店與服務人員的­餐飲型態,位置不必在熱門鬧區,也省去營運實體門店的­成本費用。生意人把數字算好,把握機遇,如何與病毒共存,後疫情的餐飲仍有商機­可圖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