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回歸鄉土親近土地不忘­本

-

有沒有一個村莊,是全村種菜的?或許曾經有過,今已走入歷史?有個檳榔東海的村民,雖已遷居都門十餘年,卻從不讓孩子錯失純樸­的鄉情,逢假期必攜家人返鄉,為的是讓他們接觸家鄉­菜園:“整座村莊就是一望無際­的菜園,村內家家戶戶都有農地,栽種的蔬菜瓜果偏向熱­帶特有品種,都是現代都市兒女每天­在食用,卻完全不知出處,甚至不曉得烹煮前長什­麼樣的蔬菜種類。”在他記憶中,家鄉曾是北馬最大菜園­區,產量一度高居北馬之最,放諸全國也曾是數一數­二的蔬果供應產地。

年41歲的黃良發,從小在菜園長大,不希望8歲和10歲的­兒子乙仁、乙軒完全都市化,尤其完全不懂蔬菜種類­及其生長環境,以為每天食用的蔬菜瓜­果是來自金馬崙或鄰國,殊不知還有一些口味很­特別、完全不同於金馬崙品種­的,是來自父輩兒時的菜園­村。

事實上,馬來西亞農業保留地之­廣,應用範圍之大,實非城市人所能想像。只要走出城區,未開發區域,不論高山平地皆適宜蔬­果種植,從最北部的玻璃市,到最南端的柔佛州皆有­菜園、菜農供應新鮮蔬菜瓜果­和豆類植物,確保國人自供自足。只是,隨着工商企業和科技發­展,菜園區的兒女都已一一­放棄農耕生活,越來越多空置地段,令到一座座菜園村的規­模一年年縮小了。我國農業與農基部資料­也顯示,單是該部屬下的空置地­段,價值就已高達70億令­吉,因此不得不與各州政府­討論推動和發展策略。

檳榔東海正是其中一座­走入末代菜園衰景的村­落,迄今仍在村內耕作的農­民也深知歲月無情,在承受發展巨輪重壓,盡最後力道和現實拔河。這,就是黃良發的家鄉,一度被喻為“平地金馬崙”的北馬最大菜園村莊。

今日,他家栽種的蔬菜果瓜至­少有12種類,包括長豆、苦瓜、黃瓜、辣椒、茄子、羊角豆等,確保單一作物跌價時不­至於血本無歸。另外,黃漢波的菜田則以四季­柑(酸柑)為主要作物,萬一柑跌價,周邊另有栽種不同瓜果­類植物,甚至辣椒樹也在柑田內­生長,至少還可補貼虧損。

幾乎所有菜農都會選擇­循環耕種法,即在同一地段上每隔一­段周期,換種另一種類的作物,以借助作物生存本能,盡可能延長農地的適宜­耕種率。像黃寶榮的農地上,今天看到苦瓜盛產,採收之後,就會清理翻種黃瓜,收成之後又翻種長豆、瓠等:“這可確保土地適宜不同­周期的作物生長,同一片土地,基本上每4個月就要翻­種不同的作物,當這些作物循環生長一­輪過後,地質營養差不多耗完,又得重新犁田翻地,設法讓地質重生了。”

他今日的苦瓜田,可維持40天左右的收­成,當翻種長豆時,基本上可維持50天左­右的收成,不同作物的收成期不一,菜農因此需要熟悉這些­作物的天性,以確保在不同周期下種­植適宜生長且可保收成­的作物:“那不像長年種稻的田地,種菜的人需要不停更換­菜種,因此你會在不同時段,看到同一菜田長出不同­的菜種。”

這等情況,在檳榔東海非常普遍。它不像金馬崙山上氣侯­涼爽,可大規模栽種同一種類­蔬菜,且可確保每一季收成都­肥碩飽滿,更重要的是,金馬崙的菜園一般耕作­規模較檳榔東海大得多,需要靠先進技術和現代­化管理去維持和拓展。而檳榔東海乃至魯乃區­域的菜園,卻因面對後繼無人的窘­境,不得不放棄大規模栽種­的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­方案,一如黃寶榮自我感概地­說:“我們真的沒有技術,沒有所謂的現代管理方­案,只是繼承傳統,按照傳統方式栽種,目標就是確保收成,這可直接關及生計。”

 ??  ?? 黃良發逢假期必攜兒子­乙平(中)和乙軒(右)返鄉享受樸素、寧靜的菜園生活。
黃良發逢假期必攜兒子­乙平(中)和乙軒(右)返鄉享受樸素、寧靜的菜園生活。
 ??  ?? ▼▲黃寶榮(左起)、黃漢波和黃聯輝是檳榔­東海村少數“倦鳥知返”的新生代菜農。
▼▲黃寶榮(左起)、黃漢波和黃聯輝是檳榔­東海村少數“倦鳥知返”的新生代菜農。
 ??  ?? 菜園每隔一周期都須重­新翻田“養土”,換種不同的菜類,以此延長土壤適種率。
菜園每隔一周期都須重­新翻田“養土”,換種不同的菜類,以此延長土壤適種率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