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當消極與革命碰撞一起

馬克龍當選映照出的法­國

-

在3年前,法國人民還非常陌生的­前經濟部長馬克龍,此刻已搖身一變為法國­的新 總統。

法國人對他的描述是一­個“勇敢”和“大膽”的人。這位新總統,自幼受到耶穌會士的嚴­厲教育,以及著名法國哲學家保­羅·利科——以詮釋學和神學研究為­名——的哲學薰陶,之後更在著名的巴黎政­治科學院(IEP)跟國家行政學院(ENA)求學。換言之,馬克龍是法國社會中“上層建築”(馬克思主義中係指“資產階級”和掌控實際社會的統治­階級)裡最純的結晶——所謂菁英中的菁英!

這樣一位菁英,同時又代表着法國非典­型的政治人物,是如何被選出來的?這次的總統大選結果,以及馬克龍的勝利,又反應出怎樣一個新法­國的誕生?

馬克龍早期擔任財政稽­核人員,隨後在羅斯柴爾銀行工­作,之後受拔擢成為歐蘭德­前總統的副秘書長,並於2014至201­6年間,擔任法國經濟部長。馬克龍所上演的政治處­女秀,是以左派政黨發跡以及­左派政治動能為基礎——但從未有人料想到,如今的他卻狠狠地給予­法國左派致命回馬槍。

不過,馬克龍與左派的嫌隙先­前已露出端倪,只是沒有人進一步察覺­到罷了:因為在去年引發一連串­勞工大罷工的“35小時工時”議題上,他就曾對執政的社會黨­表達強烈不滿,予以批評。與社會黨相反的立場,毫無意外地令他得到法­國大企業雇主的寵愛和­支持,馬克龍順勢從中漂白自­己左派的色彩,甚至洗盡。此後馬克龍甚至解釋自­己非社會主義者,並說:“當時左派以為,若法國工作時間降低,法國發展前景將會更好,這是誤解的!”

馬克龍在政治現實上老­練的策略運用,或許是得力於他的詮釋­學背景。在離開奧朗德政府之後,他打造出一個似新非新­的想法——“非右非左”的政治思維;同時,他成立了一個介於智庫­和政黨之間的新組織,並將之高雅地命名為“前 進! ”( En Marche)——種種的政治鋪路,讓39歲的馬克龍當選­為法國第五共和國最年­輕的總統。

棄權票雖然高,但馬克龍也成功形塑出­榮登大位的政治情境與­姿態,他的得票率跟當初薩爾­科齊(53.06%)和希拉克(82%)的幾乎一樣高;甚至,馬克龍是繼希拉克後,唯一能夠在第二輪拿到­壓倒性勝利的候選人。從第一輪到第二輪,馬克龍的得票率,足足提高了12個百分­點(從24.01%到66.10%),成功建構出眾望所歸的­氛圍和政治詮釋。

為什麼是馬克龍?

這次法國人在激動的年­代以及混亂不安的當下,卻意外的理性,採取德國社會學家韋伯(Max Weber)強調的“工具理性”(instrument­al rationalit­y)思維。這是一種不完全積極的­選擇,不為政見作選擇,而是在所有不適任者中­予以汰除——這些選票,並非肯定或認同被支持­者的政見。

這場選戰除了是選民消­極的作為外,對法國人而言,馬克龍如今也代表一種­革命。許多人知道,他的政見與改革將引起“轉型的陣痛”,而這些都是薩爾科齊和­奧朗德先前無力作到的,於是造就今日國家空轉。因此,大家寧願冒險嘗試,或許這次,可能要透過馬克龍的政­見,為了改變法國而忍痛下­刀。

當消極對上革命:新法國的誕生

馬克龍選上之後,許多國外媒體解讀,馬克龍的票代表法國人­選擇了全球化,以及歐盟。但筆者覺得,馬克龍的勝利,並非是法國人逐漸接受­全球化的跡象,因為歐洲和全球化對法­國人而言,一直是一大哉問;但法國人民相信,馬克龍提出的“新的歐洲”可以為法國帶來“新的保護”,讓法國有能力可以融合­近開放的全球世界。

雖然這幾年法國國內發­生劇變(國家安全、暴力事件、難民等議題),導致社會動盪不安、危機四伏,不過民族陣線在這次選­舉裡只得到33.90%得票率,首輪的優勢光環盡褪,實際換算後也就是11­00萬多票。

但是,這數字也令該政黨和馬­琳勒龐的選民感到滿意,畢竟這是極右派首次於­單一全國大選內,獨得到這麼多的票;這也代表極右派在法國­逐漸深根、強化並壯大。但同樣的,馬琳勒龐對歐盟的立場,以及對法國經濟的想法,還是無法說服太多的法­國民眾,尤其是65歲以上的選­民。

最後,近日有一篇討論法國大­選的文章寫道,“而一個沒辦法改革的法­國,加上經濟已放緩的德國,將無法維持強大的歐盟”,依筆者之見,這樣的看法與論述有待­商榷,甚至具有錯誤推斷的傾­向。

雖然法國目前遭逢局勢­上的經濟困難,也同時受到德國和歐盟­的壓力;然而,此刻的法國已將自身逼­近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,將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­法,讓法國經濟由谷底回升。馬克龍本人形塑和代表­的非傳統政治模式,便是種新的路徑(姑且不論6月份國會選­舉所帶來的政治鬥爭)。但法國人並非天真愚昧,也知道馬克龍無法解決­法國所有已發生的問題,但我們相信這位新總統­將會帶來解決方法——重點是,法國人在5月7日那天,已為國家轉型 手準備,選擇了新的領導人。

雖然大選剛結束 ,但法國的政治競選仍持­續上映着。法國6月即將進行國會­大選,這也是繼本次大選後重­要的關鍵時刻:傳統的左右派政黨若按­照此態勢發展,必定會再做矯正;而馬克龍將會無庸置疑­地,尋求每一邊的支持,試圖保持、甚至拓展或嘗試拉攏微­左微右的游離者。與此同時,極右派也在思索新策略,期盼看到法國選舉後續­引發的新變革。

讓我們尚且別過於武斷­的下定論,拭目以待新法國誕生吧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