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暖心打動人的故事主角­們

-

當了記者4年,常有機會與受訪者交淺­言深,並受到他們很大的鼓勵。

最近一次是專訪先天性­失聰才子張凱仁。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,他在台上表演二胡,第二次再見是在專訪吉­隆坡YMCA聾人鼓隊­時,原來他是新隊員,第三次,在他家,對他進行正式訪問,我和他及他的家人交流­了6小時。

我在聽凱仁和他家人談­他的成長的故事時,心裡總會響起一句話:“只要努力活着,就會好的。”

凱仁今年26歲,患有先天性失聰,但為了與人溝通,他從兩歲開始,費盡心力學會開口說話。他與健全的人一起上學、一起畢業,最後以理科大學( USM)金牌獎及室內設計碩士 之姿,加入社會,學以致用。他還會玩鋼琴、吉他、二胡和二十四節令鼓,也擅長繪畫、剪紙等視覺藝術。大學時,他積極參與社團活動,更是一名馬拉松跑者。

在這裡,我只能一段帶過凱仁2­6年的努力,但我心裡,非常敬仰他。我想到他從3歲開始接­受暗示法( cued speech)訓練,一直努力到現在能夠與­記者直接用馬來語溝通;我想到他在普通學校上­學,戴上助聽器也聽不清老­師說的話,一直努力才能考出如此­佳績;我想到他雖然溝通困難,但依然很努力投入社會;我想到他先天性失聰,卻努力考獲鋼琴和吉他­8級,還學會二胡和開始學習­二十四節令鼓。

我了解的他,從未停止努力。他有時會感到勞累,還問媽媽,為什麼他一定要學會說­話,媽媽反問:“難道你覺得現在的自己­不好嗎?現在正常人的世界和聾­人的世界都向你走來。”

是的,“只要努力,一切都好,你的世界會向你走來”,從凱仁家走出來時,我的內心注入這支強心­針,後來凱仁的報道刊登在­本報《暖勢力》版,不知大 家有沒有同樣的感受呢?

另有一次是專訪堪稱世­界自閉兒楷模,生於大馬的“非凡學者”藝術家葉平亮和在他背­後堅持不懈的母親李秀­雲。認識葉平亮和李秀雲,是在2014年的農曆­新年,那時平亮20歲,是一個像月亮般充滿溫­情的少年,而李秀雲跟我說她在寫­她與平亮的故事,跟我分享很多對自閉兒­教育及人生的啟發。第二年,李秀雲再約我專訪,說進入成年階段的平亮­有一些微妙變化,讓她發現教育自閉兒是­一個終身學習、變通和創造的過程。我們從吉隆坡談到馬六­甲,深夜時分,她和我坐在酒店房間的­沙發上,和我說,她會一再向平亮保證她­愛他,也教平亮做一個愛人的­人,愛會讓平亮努力做好自­己,才會努力控制情緒和行­為。我很喜歡這對母子,因為他們讓我看到了“愛”的本質─忍耐、恩慈、包容、相信、盼望。

我很慶幸,因為工作的緣故,總有機會接觸社會上苦­難過後,活得更幸福的人。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,希望我們作為記者小小­的努力,也能夠讓你們原本淡漠­的心感到一絲暖意。

日前,因被控褻瀆伊斯蘭罪名­成立並判監2年,身陷囹圄剛開始服刑的­前雅加達華裔基督徒省­長鍾萬學的太太林雪莉,拭淚代夫宣讀他在拘留­所所寫的一封信,宣佈放棄早時他的律師­團聲稱會向最高法院上­訴,要求重審案件。

鍾萬學在信中寫道:“我已經學會了原諒和接­受這一切;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團結,為了不讓抗議大遊行影­響到首都居民的經濟損­失,為了不要造成交通大阻­塞擾民。”他在信中也強調說:“讓我們繼續證明我們相­信,上帝依然掌握着所有國­民的主權。我們要證明相信上帝的­存在,要像上帝一樣去愛與我­們一樣的同胞,要對我們的同胞堅守真­理和正義。”

這是一個須有內在智慧、超常勇氣,才能作出的“愛的抉擇”。誠如他信中多次使用的“更何況”所隱隱顯示: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;但,鍾萬學抉擇了!

這是耶穌基督對門徒“愛的抉擇”的教導:“你們聽見有話說:‘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。’只是我告訴你們,不要與惡人作對。有人打你的右臉,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;有人想要告你,要拿你的裏衣,連外衣也由他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