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orthern Edition

華教撥款增減見仁見智

- Abc記者

(

全国学校总数约12.72 的1300所华年,在教育部所分配的6亿­2000万令吉维修拨­款中,共获得7407万令吉。ð然许多新闻报道和政­治人物在与往年的拨款­做比较时,都用了“增加”这个字眼,但是华年获得的总拨款­是否真的“增加”了,见å见ð。

这是 教育部过去在给予各校­的维修与提ª拨款上,都是让所有政府学校(政府国年、政府国中、政府华年、政府淡年和政府教会学­校等)共享一笔拨款,而各源流的政府资助学­校则各有另一笔特别拨­款。

以2019年 例,政府在预算案中给予华­年5000万令吉维修­与提ª特别拨款,最终有822所政府资­助华年(ž称半Y华年)受Ê,而当时的417所政府­华年(全Y华年),则是与政府国年、政府国中、政府淡年和政府教会学­校等共享另一笔总额2­亿5000万令吉的拨­款。

由于5000万令吉拨­款过去只开Ñ给逾80­0所政府资助华年申请,而不包括逾400所的­政府华年,此,政府在2021年给予­全国1300所政府华­年和政府资助华年共7­407万令吉,是否有真正意义的“增加”,就看各自解读。

然而,由于政府华年过去在与­其他政府学校共享的拨­款里鲜少受Ê,如在2017年,只有1所政府华年得以­进行维修项目, 2018年则有34所, 此教育部在分配202­1年拨款所采用的新计­算方式,即根据学校数量和类型­来分配拨款,实际上对416所政府­华年来说,是有利的。

ð然希盟政府上ï后,深知政府华年在此方面­的WX, 此与公Å金合作,最终让符合资格的40­4所政府华年受Ê于总­额2000万令吉的捐­款,但是这始终不是政府拨­款。 此,教育部明确规µ 2021年给予416­所政府华年共2582­万令吉拨款 z ,将有助以确保更多华年­能获得拨款进行维修。

另外,大众不能\略今年拨款的分配情况希盟政府在2020年­财政预算案中宣布给予­政府学校3亿令吉和华­年5000万令吉维修­拨款,大家都以 拨款的分配模式照旧,即逾400所的政府华­年与其他政府学校共享­3亿令吉,而5000万令吉拨款­只开Ñ给逾800所政­府资助华年申请,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
教育部今年在发Ñ拨款­时,未遵x以往的分配模式,而是让政府华年和政府­资助华年共享5000­万令吉(其他源流如淡年和教会­学校也是如此)。根据教育部长的国会回­答,截至今年11月11日, 教育部已发Ñ 4709万令吉给36­7所华年。在受Ê学校方面,今年的367所和往年­的逾800所,有着 大的落差。

ð然新的拨款分配法是­以每所政府学校6万2­059令吉和每所政府­资助学校5万4583­令吉来计算,但是这未必就是下Ñ标­准,教育部仍需根据申请和­破损程度来批准拨款。 此,究Ü会有更多学校受Ê,还是更少学校但是能获­得较多拨款,还有待çî。

说到教育部采用新的计­算法,对华社来说,有一点是需要担忧的,那就是增建华年和华中­的困ò。

在华年方面,自从国盟政府上Ï,马华或教育部I未在增­建华年课题上正式发言。国盟政府究Ü会否延续­国阵时期的10+6计µ,希盟时期的10+6+10的计µ又如何,会否有增迁拨款,至今都是个未知数。

全国华年的数目,在2010年至今的1­0年间,共增加了9所,即从1291所增加至­1300所。根据教总于2018年­的调查数据,在当时的1298所华­年当中,位于乡区的华年有79­6所(61.3 ),位于城市的华年则有5­02所(38.7 ),然而,全国有70 的华年生是在城市华年­就读,另外30 则是在乡区华年就读。

这显示华年学生人数分­布不,乡区华年面对学生来源­的问题,华…人口密集地方的华年则­出现学生严重爆满的情­况。2018年学生人数超­过1000人的华年有­141所,其中,有29所超过2000­名学生,6所超过3000名学­生。

在华中方面,我们看到教育部在20­21年给予各校的维修­拨款上,只给予74所改制中学(即华中),然而实际上,华中已 学生人数的增加,而以二校或分校的方式­增至81所。这导致在2020年获­得2000万令吉拨款­的华中, 学校数目关系,在2021年只获41­1万令吉拨款。

华教组织多次反¦申请增建学校的困ò,而教育部在处理面对学­生来源问题的l型年学­搬迁工作上也欠缺效, 此,ð然以学校数目来分配­拨款是相对较 公平的方式,但是若政府能持续根据­人口需求规µ增迁工作,则更能使拨款发[更到位的效年。

教育部说,今年采用的新计算法是“首次制度化拨款”,那么我想,落实“制度化增建学校”也是值得期待的。在华教的其他拨款上,如增迁拨款、水电排污费额外Y贴、独中拨款和民办三院拨­款至今未有宣布是事实,还望朝野议员在教育部­财政预算案的委员会辩­论阶段好好表现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