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orthern Edition

3華裔BCD94E1­4FGHI揚威科學界­奧斯卡

-

(ÀÁÂ19日綜合電)Ã前ÝÞºÕÕÜßÖ、ÌÍ為·ÅÂÎÏ斯л的·Å¸¹º»日前ÄÅÓºÒÆ,ÇÆ èéøêåâ家óº,ë中ìò在ãäåâ領­íîóïð的½à ñ,òó為美國ôõöâ÷øù小ú和óûöâ西­üýâ中þ ÷Ø陳志堅;麻省理工Â院ÁÂ系÷Ø許晨陽則ÎÓ面向年­輕ÂÔ的·新視野Áº»。

為獎勵在生命科學、數學和基礎物理學領域­傑出貢獻人士而創辦的­突破獎在2012年設­立,表揚在 這3個研究領域“改變世界”的人士,共設有7個獎項。

據《世界日報》報道,現年47歲的莊小威是­哈佛大學物理、化學、生化系教授,以“透過開發超解析度成像­來發現細胞中的隱 結 ”的成就獲獎。她創新的新物理手段超­越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空­間解析度極限,該成像提供的分子和細­胞結 圖像比人類頭髮的寬度­小一萬倍。

陳志堅則是和休斯醫學­研究所教授,以“透過發現DNA傳感酶­CGAS來觸發細胞內­部的 疫和自身 疫反應”獲獎,試圖找出控制和阻止先­天 疫系統和癌症等疾病的­機制。

2人開發罕見病藥物獲­獎

“突破獎”得獎者中,不少對人類健康有傑出­貢獻,例如生物製藥公司Io­nis Pharmaceut­icals的貝內特和­冷泉港實驗室的克賴納­憑開發罕見病藥物,共同奪得其中一項生命­科學獎項。

他們由2004年起,研究治療罕見病脊髓肌­肉萎縮症(SMA)的藥物,前年終開發出首款可治­療Sma的新藥spi­nraza,使兩人同時獲得生命科­學突破獎。

貝內特坦言對得獎感震­驚,透露過去與病人家屬會­面時,讓他明白到病人面對的­困難,使他更有決心研究新藥,感謝當年願意為新藥進­行臨床測試的病人。評審則期望科學家可根­據兩人發現,研究出治療“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­症”(ALS,亦稱漸凍人症)、柏金遜症以至認知障礙­症等疾病的藥物。

奧地利科學家阿蒙亦憑­研究細胞染色體異常奪­獎,估計有助開發抗癌藥物。阿蒙坦言其研究屬初步­階段,暫未有人以此開發出新­療法,期望將來有更多新發現。

突破獎通常頒予較新研­究

數學獎由44歲的法國­學者拉福格獲得,他 容獎項只是“美國人的遊戲”,對其日常工作沒影響,雖然數學家通常只為數­學本質研究,但亦可用於加密科技,發現重力波的科學家亦­獲得基礎物理學獎。

有別於諾貝爾獎,突破獎通常頒予較新的­研究,得獎研究亦不一定已獲­應用。雖然“突破獎”歷史遠不及諾貝爾獎,但獎金卻比後者多,每個獎項達300萬(美元,下同,1233萬令吉) 。今年的獲獎者則會在1­1月4日加州舉行的頒­獎典禮中接受表揚,典禮亦會於國家地理頻­道在Youtube和­臉書的專頁上直播。

!"#$%&'(

另一名得獎華人是得州­大學西南部醫學中心分­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,他憑2012年發現人­體 疫系統含有的環磷酸鳥­苷-腺苷酸合成酶( CGAS),解釋脫氧核糖核酸(DNA)刺激 疫系統的機制,解決困擾科學界百年的­難題。

《文匯報》報道,在DNA以基因物質廣­為人知之前,科學家已發現DNA會­觸發人體的 疫系統,員洲的外科醫生更會透­過DNA技術,提升病人對傳染病的抵­抗力,但一直未有科學家能解­釋當中機制。

陳志堅指出,CGAS會在細胞內部­巡邏,當發生 疫系統疾病,人體細胞或病原體內的­CGAS會跟DNA接­觸,DNA便會向 疫系統發出警號。

醫學中心總裁波多爾斯­基指,陳志堅的研究闡明先天­性 疫系統的運作機制,解釋人體面對傳染病時­首先作出的反應,有助認識 疫系統和自體 疫性疾病之間的關係,以及 疫路徑跟癌症 成、細胞衰

ôõöâ÷øù小ú憑開發·隨機光Â重建顯微法»(STORM),Ö幅提升顯微鏡的解像­度,協助ÅÂ家發掘細胞的­Ò子結構,È為今屆ØÒÓ ºê性之一。(互聯網照片)

陳志堅憑ìù1ì年發­現ê體免疫系統含Æ的­環磷酸鳥苷腺苷酸合È­酶( CGAS),解釋DNA刺激免疫系­統的機制,解決困擾ÅÂÎ百年的­難題。(法新社照片)

老和柏金遜症的聯繫。

陳志堅於1981年考­入福建師範大學,1986年赴美國紐約­州立大學攻讀博士,1997年加入得州大­學西南醫學中心, 2014年當選美國國­家科學院院士。 哈佛大學教授莊小威獲­悉得獎後表示,對獲獎感到興奮和備受­認同。

香港《文匯報》報道,現年46歲的莊小威堪­稱天才,生於江蘇省如皋市的她, 15歲時就從蘇州中學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­少年班,19歲畢業後赴美,25歲即取得加州大學­柏克萊分校物理學博士­學位,更於2006年以34­歲之齡成為哈佛大學化­學與化學生物系、物理系雙聘教授,擁有自己的實驗室,40歲時當選美國國家­科學院院士。

莊小威也是獲得美國“天才獎”的第一位華人女科學家。

她於2006年提出“隨機光學重建顯微法”(STORM)技術,大幅提升顯微鏡的解像­度,協助科學家發掘細胞的­分子結 。

莊小威指出,當兩項物件重疊時,往往會互相擠壓成一團,STORM嘗試從時間­角度出發,先利用熒光化合物標記­不同分子,當中部分在光線下會成­長,部分則不會。分子被塗上熒光物料後­會隨機發光,科學家可利用不同光線,讓不同分子分別發光,從而識別各分子的位置,再重組成顯微圖像。

莊小威的團隊其目前仍­繼續研究改善顯微鏡成­像,期望創造“人體的Google地­圖”。

)*+,-./01234

Ø7歲的ÁÂ家許晨陽­與另外11ÊÎÓ了面­向年輕 Ô的·新視野Áº»。(互聯網照片) 為國際數學界新星,他 容研究數學除了需要高­智商,也講求專注和堅持。

新視野獎得獎者必須取­得博士學位不足10年,並曾發表重要研究。許晨陽2008年於美­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­業後,任教美國大專院校,曾在猶他州大學擔任助­理教授。

許晨陽2 012年曾回歸母校,之後接受麻省理工學院­邀請,返回美國執教。去年,他還奪得有“中國諾貝爾獎”之稱的“未來科學大獎”。

許晨陽曾披露,再次赴美除了是希望取­得更好發展,亦希望透過與外國數學­家合作,郊加中國代數幾何學的­影響力。他表明對中國的數學發­展有信心,科研水平與美國等地的­差距正縮小,寄語中國學術界改善學­風浮躁、學術造假的問題,並加強支援年輕學者,讓中國科技更進步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