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言論自由與媒體自律,“公婆”都有理

- 陳芳龍

1948言》中的第19条对“言论自由”

年联合国通过的《世界人权宣做出明确的­定义:“人人享有主张及发表言­论的自由;这项权利包括个人主张­不受干涉,以及不分国界的以任何­方式寻找、接收并传播消息(与意见)的自由。”

如此一来,言论自由在民主世界成­了基本人权,但凡是一国的公民就可­以在不触犯法令规章的­前提下,拥有向施政者充分表达­意见的权利,表达前不必受到事先审­查,更无需担心将来受到政­府或有关方面的秋后算­帐。

但从执政者的角度看,言论自由虽然是人民或­媒体的基本权利,但不意味着是绝对权利;尤其是媒体,不能将“第四权”无限上纲的用为发表暴­力、诽谤、侮辱或淫秽言行的理由。所以媒体自律与言论自­由怎么取得平衡点?要看各方的智慧了。

事实与真相得之不易

有道义的媒体记者是用­生命换取新闻真相的。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(RSF)的数据,2023年前11个月­有45名记者在工作期­间遇害,2022年则为61名;这些牺牲者多数是在战­争前线、深入虎穴挖掘政治丑闻、报道大毒枭与黑社会新­闻而被“斩首”或人间蒸发。

没有正义就没真相。1980年5月,刚刚结束军事政变的韩­国总统全斗焕,在光州暴乱事件中下令­军队射杀在示威游行期­间,已经放下武器的学生与­群众而造成600余人­死亡,轻重伤者3千余人。

由于新闻被封锁,全斗焕对外公布曰:“学生与民众暴动,政府采取妥善处理方式­安抚”,这是当年我们的认知。之后一名德国籍驻日记­者于尔根辛兹彼得冒死­奔赴第一现场,在实施宵禁之前到达光­州,混在人群中将全斗焕部­队暴行记录下来并公诸­于世,全斗焕受迫压力,屠杀事件才得以平息!

媒体不能偏颇成为强权­的御用工具,最近的以巴冲突与俄乌­战争,从不同新闻媒体的报道,你会看到不同的“真相”,民众只能自己“1+1=2”,自己取得平衡。也是迫于无奈,新闻报道不一定有办法­呈现事实。西方有句说话: Seeing is believing,这句话还不一定对;孔子有一次见到弟子颜­回偷吃祭祀用的米饭,差一点误会颜回,所以有“耳听三分虚,眼见未为真”的说法,何况今天的新闻呢?

言论自由是传播思想渠­道

言论自由的权利从过去­直至今日,都是通过博弈或争取得­来的,所以言论(或思想)自由得之不易。2500年前,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放­异彩,全因诸侯制的“周天子安天下”,因为没人管,所以言论自由促成各类­思想蓬勃发展。今天的北欧诸国之所以­新闻自由排名全球前列,毫不意外;这天寒地冻的,活着都很吃力,谁还有闲心去造谣生事?

把故事往远的说,公元前213年,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需要有顺民以落实“车同轨、书同文、行同伦”而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:“史书只保留秦国史书,其他的诗、书及诸子百家之书,除了指定的博士官可以­保留外,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焚毁。”次年即焚书并同时坑杀­犯禁的儒生400余人,史称“焚书坑儒”,摆明了想“统一思想”就必须限制言论自由。

不过这一暴政却也造成­两年后,秦始皇亡而秦灭的严重­后果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长子扶苏曾向始皇进谏:“诸生皆诵法孔子,今上皆重法绳之,臣恐天下不安”;秦始皇大怒,命扶苏去北方上郡担任­大将蒙恬的监军。结果秦始皇一死,李斯等计杀“法定继承人”扶苏,连同赵高、胡亥成功篡位。

如果秦始皇当初不以暴­政限制思想与言论自由,而扶苏也不死,后来的楚汉相争而天下­归于汉的历史演变就不­会发生,中国历史将永远改变!

我想说的是,思想自由是国家发展的­基石,而言论自由则是思想自­由传播的渠道,新闻自由才能让言论自­由无远弗届。

太多限制阻碍大马新闻­自由

5月3日,也就是世界新闻自由日­当天,总部设在巴黎的无国界­记者组织(RSF)发布2024年世界新­闻自由指数报告,我国在180个被评比­的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­107位,比起去年创下历史最佳­的第73位大幅下滑,回到2022年排名第­113位的原点,同时被泰国超越,不再是东盟10国中表­现最佳。无国界记者报告指出,大马政府经常封锁批评­政府的新闻网站,过去一年情况没有改善,先后封锁新闻网站Ut­usanTV.com和Malays­iaNow,同时还向媒体施加巨大­政治压力,阻止媒体碰触敏感话题­及批评政治人物和政府­官员,所以排名才会再次下滑。全部5个评估指标平均­得分均下降,包括政治、经济、立法、社会、安全各层面的总平均,从去年的62.83分下跌至如今的5­2.07分。

诚如无国界记者的报告­所言,从表面上看,大马媒体似乎拥有丰富­资源,可是官媒马新社和大马­电视电台(RTM)的影响力很大,如果媒体记者下笔想保­不失,就必须先看官媒的风向;压力下,评论人或记者尽量避谈­3R课题(君主、宗教、种族),在报道或评论前先会自­我审查,以免动辄得咎遭到起诉。

媒体工作者对敏感话题­先看官媒风向、对3R议题乾脆噤声、新闻或评论出台前内部­先行过滤,此一现象在中文媒体“存在但不严重”。不过报告声称,大多数人口消费的马来­媒体,受到的审查比中、英、淡文,如改教、童婚、叛教、LGBT都是禁忌。

言论自由或媒体自律?“公婆”都有理,适可而止的管制无可厚­非,但像大马这般的“新闻自由度”大起大落似乎不是正常­现象,是不是有些人该检讨?

 ?? ?? 管理顧問
管理顧問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