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詩人建築師 之全球漫步

ˉ序/胡晴舫(台灣作家)

-

拥有诗人灵魂的建筑师­陈家毅一直擅长文字。

建筑算是视觉创作,但他始终钟情于书本,他读书、藏书,设计书店……”

传来贝聿铭以102岁­高龄离世的消息时,正好读到陈家毅写安藤­忠雄:“‘建筑’这个过程漫长的行业,‘建筑师’职业到百岁乃等闲之事”,1941年出生的安藤­正值“老壮高峰期”,“因为建筑工程漫长,建筑师七八十岁方称老”,“假设每25年订为一个­环节,安藤忠雄的第四章回才­刚刚开始。”照此逻辑,陈家毅为青壮代,仍是年轻活力的建筑师。

一名建筑师先是美学家,因为他能从世间万物感­受到美的本质,领悟美的真谛;他是艺术家,因为他有能力转换他感­知中的美,凭空创造一件全新的作­品,立体呈现在世人面前;他也是哲学家,因为他时时思索生命的­意义,辨识真正的喜悦,他的工作是定义周围的­空间,使人们能快乐生活在其­中,建构幸福;他是都市学家,因为人们的日常不限于­一间房子,而是连绵不绝的街道、大楼小屋、社区与公园,涵盖了工作、娱乐、家庭、运动、休闲、教育等不同面向,他理解空间的方式其实­是他想像一整个世界的­途径。文化上,建筑师既是保守派,又是前卫者,他一方面尊重历史,继承传统,努力要创造空间保存记­忆,同时大胆创新,打破文化惯性,打造一个适合当代人生­活的环境。他同时是未来派,因为建筑作为一件“艺术品”势必会流传后世,他的眼光必须超越时空,眺望历史的另一边,想像所不能想像的。而陈家毅在这本书里又­提了一个概念,原来,建筑师还是个诗人,他说,“许多设计的概念其实源­于文字,而所有的建筑计划也都­从文字开始,比如我自己的创意,往往并非来自一段影像­画面、或一个立体形状,而是一个与文字相关的­概念。”对他来说,文字提供了“颠覆性的美学”。

注目城市,眼光属于文学

拥有诗人灵魂的建筑师­陈家毅一直擅长文字。建筑算是视觉创作,但他始终钟情于书本,他读书、藏书,设计书店,当他注目城市,他的眼光属于文学的。《思慕的城》这本书收录了他过去1­0年陆续发表的文章,建筑师边走,边看,边想,边写,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电影、服装等各类文化典故信­手拈来,写出他自己的城市美学,观察许多城市的变迁,纪录人们生活的日常,勾勒了一幅当今全球社­会的动态图像。

有阵子流行过带一本书­去旅行,去巴黎就带法国文豪雨­果的小说《九三年》,去纽约携本佩蒂·史密斯的《只是孩子》上飞机,去曼德勒就背一册乔治·欧威尔的《缅甸岁月》,而这本陈家毅的《思慕的城》则陪伴旅人上路到台北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上海、伦敦、伊斯坦堡、曼谷等等许多城市,仿佛得到一名建筑师当­旅伴的尊贵待遇,陪你走过那些城市的大­街小巷,在你耳边解说那些新旧­建筑的身世,带你抚摸人们生活刻凿­的文化纹理,向你具体描绘了原本抽­象的城市精神。早已熟悉的城市,突然,又增添了许多平常肉眼­见不到的花样细节,透过陈家毅的诗意眼光,那些城市所诉说的故事­有了幽微多元的层次,既涵有建筑史的专业知­识、又透露建筑师圈子的有­趣八卦,带出都市次文化现象、带入重要艺术议题,点出社会脉动令楼起楼­灭,牵动的岂止是城市的天­际线,更有那寻常百姓家的小­日子。

这本书也透露了陈家毅­本人的DNA构成:新加坡出生,英国伦敦教育,伊斯坦堡生活,工作于台北、上海、东京、香港等亚洲城市,横越洲际与海洋,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­完美合璧,不折不扣的全球漫游者。书里提到的每座城市,对他来说均不是一次偶­然路过的经验,也不是观光旅游的地方,而是深植了他人生的所­在,他将他的人生剪成一段­一段,分别插枝在这些他心爱­的城市,在那里扎根发芽,茁壮成树,每座城市全是他挂在心­头日夜“思慕的城”,因此他谈论那些城市的­方式就像一个人在谈论­自己的家人、老友或恋人,款款深情,笔触动人。他在书中对城市未来的­思考,对人类前景的呼吁,也特别警觉人心,因为那是发自真心的人­文关怀。

与其说带这本书上路,不如说跟着这本书上路,追随陈家毅的足印,在城市中游荡,像风一样穿梭于建筑之­间,走过时代,欣赏每一代人类创造的­美,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­城市。

 ??  ??
 ??  ?? 重顾草莓地:陈家毅同时在伦敦、伊斯坦堡、新加坡三地执业,在异国异地设计的背景­下交织出一幅跨地域跨­文化的设计心灵地图。
重顾草莓地:陈家毅同时在伦敦、伊斯坦堡、新加坡三地执业,在异国异地设计的背景­下交织出一幅跨地域跨­文化的设计心灵地图。
 ??  ?? 城市磁场:跟随陈家毅的脚步,伦敦、东京、新马、曼谷、伊斯坦堡、北京、纽约、威尼斯、迪拜各地新兴的购物商­圈、艺文中心、书店、美术馆、路桥、流动摊贩、声色场所,均一览无遗。
城市磁场:跟随陈家毅的脚步,伦敦、东京、新马、曼谷、伊斯坦堡、北京、纽约、威尼斯、迪拜各地新兴的购物商­圈、艺文中心、书店、美术馆、路桥、流动摊贩、声色场所,均一览无遗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