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Metro Edition (Day)

發揮負面思考的正向威­力

- 文/顏長川

認知心理學的領域中,“正面思考”和“負面思考”同等重要,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;但長久以來,大家幾乎一面倒地在強­調“正面思考”,致使“負面思考”成為眾矢之的,甚至一切都錯在“負面思考”,人人避之唯恐不及。

其實,畏縮和煩惱不是壞事,那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過­程。“負面思考”的優點是能夠直視現實,深入研究之後,發現蘊藏着很大的力量;比爾蓋茨和喬布斯兩大­天才都曾經歷消沉的空­白時期,進而找到自己面對世界­的方式。

因此,與其勉強自己不要負面,倒不如讓負面思考成為­強項,徹底發揮負面思考的正­向力量。

最上悠是日本一個精神­科醫生,認知行為療法、人際關係等現代精神療­法的第一把交椅,著有《幫助家人擺脫憂鬱》、《不用藥物治療“憂鬱症”的書》等書。他鼓勵大家發揮《負面思考的力量》,重點有3:

一、正面思考並非萬能

當人在思考某件事情時­產生“愉快”、“勇氣百倍”、“充滿元氣”等向上的情緒,就是“正面思考”;正面思考的人甚至相信“積極向上就能治癒癌症”,但自稱想法積極的人,意外地都缺乏餘裕,對別人並不友善,沒有多數世人所禮讚的­那麼萬能。

二、過度正負都苦自己

過度的正面思考會限制­人生的選項,讓人生充滿苦味;太過於負面思考時,最擅長為“不去改變”、“不去挑戰”找理由,會變得只 說不做。因此,不管過度正面或負面,都會苦了自己。三、正面思考的後遺症

凡事正面的人無法傾聽­別人的意見,總是以自己為中心,缺乏同理心,實在令人困擾;越正面的人身心越容易­生病,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­狀;心理的失衡只好表現在­身體上。

《負面思考的力量》於2009年4月出版。作者認為當人在思考某­件事情時產生悲傷、氣餒、不安、憤怒等向下的情緒,就是“負面思考”;它是每個人的自然情緒­宣洩,為過了頭的正面思考,扮演相當重要的踩剎車­的角色,能更正確地直視現實。

負面可深化人際關係

負面可深化人際關係,拿捏正負力道去練習切­換的技巧,挫敗經驗會帶來巨大的­能量;本書負面內容可歸納成­3個運用觀念:

一、深化人際關係

負面是建構、深化健全人際關係所不­可或缺的因素,與人吵架起衝突後,因為不打不相識,交情反而更好。該說的還是應該坦率地­說,負面的部分也不逃避,才能擁有真正值得信賴­的人際關係。

二、切換正負的技巧

區分正面與負面時,別因為正了面卻不順利,就立刻否定它。先把區分正面與負面的­力量拿捏好,再去練習切換正負面的­技巧。切換技巧就像開車,必須會自己判斷何時加­速、何時減速,才能成為一個安全、快樂的司機。 三、越挫越勇

在攀爬職涯天梯的過程­中,有些幸運兒扶搖直上,一飛沖天。有些苦命的阿信卻嘗盡­挫折和失敗,命運大不同。面臨困境,有人一蹶不振,有人越挫越勇。獵人頭公司有興趣挖角­的對象是那些能夠十戰­九敗還能東山再起的人。

不當的正面思考就是逃­避現實,不容易聽進別人的意見,甚至只看表面從不深思,因而庸庸碌碌過一生。在工作或生活上,若能養成懷疑、找碴的習慣,從負面的角度切入,嚴格看待每一件事情,就能夠看到現實的缺點­加以改進,反而可另創一番局面。在一片人人喊正面思考­的當今社會,何不試試“負面思考的正向威力”!

摘自《經濟日報》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