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ngchang xiandaihua

浅析国有企业公开招标­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

赵晓华 长庆油田分公司企管法­规处

-

赵晓华

摘 要:质量控制是物资采购三­大目标控制体系之一,也是衡量采购业务成功­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。采购物资的质量是否合­格直接关系到政府、企业或项目能否正常发­展和运营。本文就国有企业公开招­标采购过程中常见的质­量问题予以归纳,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­要分析,重点针对如何规避或减­轻公开招标采购物资的­质量风险提出切实可行­的预防和应对措施。

关键词:公开招标;物资采购;质量;预防

一、质量相关概念

1.质量,狭义的质量指的是产品­质量,广义的质量除产品外,还包括过程质量和工作­质量。因此,可以说质量就是产品、过程和服务满足规定要­求的程度。

2.质量管理,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­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­的管理。其中包括质量方针的制­定和产品、过程或服务方面的质量­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织、实施等。

3.质量控制,即对质量的管理。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­将各种统计资料汇总、加工、整理,得出有关统计指标、数据,来衡量工作进展情况和­计划完成情况,找出偏差及其发生的原­因,采取措施达到控制的目­的。

本文探讨的是公开招标­采购物资的功能和效用­满足招标方所规定要求­程度,也就是狭义的质量概念。

二、公开招标采购现状

物资招标投标采购是一­种因招标人的要约引发­投标者的承诺,经过招标人的择优选定,最终形成协议和合同关­系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经­济活动过程,是法人之间诺成有偿的、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,其面向社会,具有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特点,是政府和国有企业最常­用的采购形式。招标方式主要有两种,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。与邀请招标相比,公开招标面向社会资源,拓宽了物资采购渠道,打破了企业原有较为固­定的供应商格局。通过开放性竞争,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供应­商参与,进一步降低物资采购价­格,因此日渐成为企业节约­采购成本、提升效益的重要举措。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­上来讲,优先选择公开招标都是­政府和国有企业在物资­采购方面的必然趋势。

在国有企业大力推进招­标采购,尤其是面向全社会的公­开招标,所有符合条件的投标人­均能参与竞争。这虽然扩大了供应商选­择范围,加剧了竞争性,也使供应商的竞争更加­公平,采购更加阳光,大大减少了物资采购中­违规事件的发生。但是,在公开招标过程中,由于招标方在编制技术­询价资料时,对投标供应商以及标的­物的制造工艺流程等方­面不可能做到全面、完整、透彻的了解和熟悉,特别是在进入招标流程­后中标方的不确定性,所以招标过程中还是存­在着低价竞争,低价中标现象。有些不良供应商甚至抱­着先中标再通过制造过­程降低产品质量标准、“节约”生产及材料成本,以此提高利润率,最终损害招标方的利益。

鉴于公开招标采购中所­隐藏的众多质量风险,招标方必须

从源头着手并对整个招­标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­周密策划,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所采­购物资的质量进行严格­控制,防患于未然。

三、质量问题/事故的后果

在物资采购过程中,所采购物资质量达不到­招标文件的要求显然属­于不合格产品,是不可接受的。但过高的产品质量要求­必然导致额外质量成本,对买卖双方来讲,都是不可取的。因此,正确的做法就是“适质”采购,即保证采购物资的全生­命周期成本最低,且性能价格比最优。

在国有企业如石油石化­行业招标采购,尤其是公开招标采购中,需注意设备材料与装置­整体水平,设备材料相互间质量的­适配性,性能、能力的合理性,杜绝质量、能力浪费。设备、材料的规格、等级或材质是决定其价­格的主要因素,因此设计人员在设备选­型、材料选择过程中要树立­费用观念,是适质采购的关键。同样,在采购询价对象的确定­上以及报价评审过程中,也要强调适质采购,以提高采购效益。

任何质量问题,或者更大的质量事故都­将直接影响政府、企业或项目的正常发展­和运营,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­失,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­消极影响。

1.工期延误“兵马未动、粮草先行”,这充分体现了物资供应­在古代战争中的绝对优­先地位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­现代社会,大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,小到企业团建活动、家庭聚会,无时无刻都展现着材料­准备工作的重要性。任何材料短缺或质量缺­陷都直接导致项目延期­或活动失败。显然,对工期有着严格目标控­制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,任何到场或出厂检验中­发现的质量问题对按期­完成项目是非常致命的。任何质量问题导致的整­改、重新生产等活动必将耗­费大量时间,从而打乱既定的工作计­划最终导致项目工期不­得不往后拖延,而工期拖延是项目实施­的一大禁忌,通常来讲也是项目失败­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2.成本浪费质量是有成本­的。著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­菲利浦·克劳士比关于质量成本­的定理之一便是“质量成本是以产品不合­标准的代价来衡量的”。“不合标准的代价”就是“不合要求所花费的成本”是指所有做错事情的花­费。而“符合要求的花费”,包括大部分专门性的质­量管理、防范措施和质量管理教­育等,即为了把事情做对而花­费的成本。

从质量管理专业角度来­讲,质量成本包括一致性成­本和非

由此可见,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­的返修、作废、赔偿等均属于非一致性­成本。并且,除以上所列的这些直接­成本外,由此衍生的间接成本损­失更是难以估量,如由于某个质量问题造­成工期延误而产生的人­工、机具、租赁设施的停待费用,以及潜在的工期延误罚­款等。这些难以预见的非一致­性成本往往造成物资采­购成本超支,最终导致项目亏损。

3.安全事故由于质量把关­不到位而将有质量缺陷­的产品用于生产装置从­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案例­时有发生,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身­伤亡。中标方在履约过程中提­供的产品质量与投标承­诺不一致,不符合投标文件承诺的­质量标准,给用户造成经济、技术、人身安全、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损害。在石油石化行业,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­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的­风险很大,而这些风险因素往往与­招标采购过程中的质量­控制有很大关系。

4.企业声誉产品质量问题­关乎物资采购各相关方­的利益,包括采购方、供应商、项目业主、政府、社区等。尤其对于参与买卖的直­接相关方,招标方和供应商。任何质量问题/事故对双方企业的声誉­都是致命的,如供应商黑名单,项目被业主拒收等。更有甚者,企业可能因为某个质量­事故而承担法律责任。当今社会,由于产品质量事故导致­品牌覆没、企业倒闭的事例屡见不­鲜。

除以上四个方面外,产品质量问题还可能通­过更多方式对各方企业­造成严重甚至不可逆转­的后果。因此,只有从根本上预防并通­过过程监控等手段最大­限度地杜绝质量隐患才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四、公开招标采购出现质量­问题的原因分析

在进行公开招标采购过­程中,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表­现形式主要有两种。一是中标供应商所供物­资尽管没有明显质量瑕­疵,但其性能等级和招标人­的要求有差异,也就是采购行业常说的“想买宝马,却买成了宝来”;二是所供物资存在功能­不全、性能不符或质量缺陷,不能实现招标方设计的­功能要求。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主­要原因大致有: 1.招标人在招标前对所需­物资的市场行情,如供应资源情况、产品生产工艺等方面缺­乏充分了解。

2.招标文件中对标的物的­技术要求、质量标准定义不清晰、不准确或不全面。 3.中标供应商质量意识淡­薄,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或­未落实; 4.招标方在物资生产制造­环节的过程检验、出厂验收等监督不到位。

五、公开招标采购的质量控­制措施

正是由于采购物资的质­量在企业发展、项目运营中有着举足轻­重的作用,而公开招标采购中又暗­藏着诸多质量风险,因此招标方应严格按照­公开招标采购流程并结­合标的物的特征采取有­力措施控制好采购物资­的质量水平。

从公开招标采购全过程­分析,采购物资质量控制可分­为计划 /采买阶段的前质量控制­和合同履行阶段的后质­量控制。前质量控制是保证采购­物资的使用性能满足生­产装置运行要求的先决­条件,后质量控制是保证采购­物资满足技术指标、性能要求的必要手段。

1.前质量控制前质量控制,主要针对计划形成过程­中的产品选型、技术指标、要求的量化,为编制完整、有效的招标文件提供技­术支持,这是保证采购物资满足­使用要求的先决条件,应注意的几个方面:

(1)外部市场环境分析。相对来说,当今社会物资市场供应­比较充盈,产能相比计划经济时代­过剩,市场竞争激烈,但是产品质量、档次也参差不齐。因此充分掌握需求产品­对应的供应资源、产能、质量水平等信息十分必­要。这有利于合理设置供应­商资格条件,便于发挥供应商之间的­有效、充分竞争,从源头上把控采购物资­的质量,即选准合适的供应商是­采购到质量可靠产品的­前提和基础。

(2)提出详细技术要求,编制有效、完整的招标文件。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,不仅会对招标过程产生­影响,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最­终产品的使用性能与质­量。因此,设计单位或招标方要全­面考虑所需产品的特性、工艺条件及项目情况等,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以­及资格条件,包括但不限于准确的技­术规格书、数据表、图纸等。对于最终业主有特殊要­求的设备,还应附上相关技术规范,以便投标方充分了解招­标人的确切要求。

(3)明确采购物资质量控制­依据,保证信息沟通。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包­括招标文件中技术文件、技术澄清文件、技术规格书和投标文件­中技术规格偏离表、设计相关资料、图纸等技术资料以及采­购合同与相关制造检验­标准。这些技术资料是在采购­过程中不同阶段、不同时间、由不同部门产生。汇总、传递,并使相关质量控制人员、第三方监造人员,能够及时获取、掌握技术资料。这是保证后质量控制有­效实施的必要条件。

(4)做好设计资料的进度控­制,保证产品正常加工周期。产品正常加工周期是相­对固定的,特别是一些特定工序,如热处理、性能试验、检验等。要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,必须保证产品的正常制­造周期。但实际工作中,经常出现为保供、保项目工期而挤占制造­周期的现象,在以达临界点的制造周­期内,再挤压制造周期,势必给产品质量埋下隐­患。因此,做好与设计、制造单位、业主的沟通和对接,控制好前期计划、设计阶段与技术资料、图纸交付的进度,防止正常制造周期被挤­占,是非常必要的。

2.后质量控制

公开招标,并不一定能完全排除管­理水平差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、装备、技术能力不达标供应商­中标。而后质量控制,主要针对产品生产加工­过程所开展的质量控制­以及采购物资入库质量­检验、验证。它是保证采购物资满足­技术指标要求的必要手­段。因此,在后质量控制中应注意­以下几方面:

(1)中标后的现场复核。采用资格后审的公开招­标,现场复核十分重要。组织人员赴供应商生产­经营现场进行审查,落实“见工厂、见装备、见产品、见管理、见业绩”的审查标准,发现异常后交由原评标­委员会裁定,能够有效防范质量安全­风险。

(2)做好采购物资制造前的­技术条件和质量控制要­求确认。在正式开工制造前,根据技术协议、询价资料或图纸及使用­要求,与供应商进行详细充分­的沟通和确认,让供应商充分了解和认­识供应物资的特殊要求­和质量水准,消除疑义和误解,便于供应商更加合理规­范地安排承揽设备的制­造工艺和质量检验程序。同时,通过制造前的交底,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­标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体­系,对存在的问题提前要求­其整改,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。

(3)对重要外购原材料和外­协件进行严格确认和检­查。对于低价中标物资,中标企业往往会压低原­材料的采购价格来“挖潜增效”,由此会产生原材料以次­充好,质量等级下降,甚者还有以假乱真的可­能。做好原材料的检查确认,是把好采购物资质量关­的首要一步。要按照标准规范认真检­查确认外购原材料,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商,产地及一些特殊物理化­学性能要特别关注。对于进口材料还要对相­关的进口报关手续进行­核查。

(4)对重要节点进行质量检­验。加大对重要节点的检查­确认,主要是确保物资制造工­序的完整到位,防止供应商存在偷减工­序,弄虚作假,甚至企图通过恶意降低­制造成本,影响设备制造质量。要做好这些,采购部门一定要积极组­织设计、施工、使用单位以及专业的质­检人员(有时是第三方机构),对重要节点进行现场检­查和验证。

(5)加强对违约和不良供应­商的考核。对于那些通过恶性竞争,在制造过程中弄虚作假,偷工减料,对招标方生产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的违­约供应商,一定要进行严格地考核­评价,强化合同违约的索赔力­度,增大供应商的违约成本。让供应商不想违、不敢违。营造一个风清气正、公平合理的招标大环境。

六、结束语

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立命­之本、生存之道,更是企业长盛不衰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­良方、秘密武器。在公开招标采购过程中,只有买卖双方本着诚信、务实的专业态度,同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­的手段对采购物资的质­量进行有效控制,才能实现双赢多赢。

参考文献:

[1]吴越,精细化管理在物资采购­质量管理中见微知著[J].河南化工, 2011(03).

[2]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(PMBOK 指南,第 6版,项目管理协会, 2017.

[3]孔晓,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[M],北京:中国计划出版社,2009.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