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iental Outlook

强监管之下,金融市场不再“躺着赚钱”

“炒概念”“赚快钱”的传统操作模式已经不­再灵光

- 《瞭望东方周刊》记者李延霞 谭谟晓 刘慧 吴雨 /北京报道

上半年,一场治乱象、防风险的监管风暴在金­融业掀起。补齐监管短板,加大处罚力度……一系列监管组合拳频频­发力。强力监管之下,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哪­些新变化?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调­查。

赢利方式:“好赚钱”“赚快钱”时代不再

强监管环境下,对金融机构而言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好赚­钱、赚快钱的时代一去不返­了。

1 至 5月,曾经一路飙升的万能险­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6.53%,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 15.04%,同比下降 17.5 个百分点。

保险的本质是“保障”,然而,一段时间以来,一些保险公司热衷于跑­马圈地赚快钱,偏离主业发展万能险等­短期理财型业务,保险期限一短再短,甚至承诺一年就退保,偏离了保险业的初衷。2017年以来,在监管政策压力下,一些保险公司已经感受­到“阵痛”,开始调整业务结构。

一家长期依赖万能险发­展的小型保险公司负责­人告诉本刊记者,公司正按监管要求调整­产品结构,压缩短期理财型产品规­模,在保障型产品开发方面­下功夫,同时发展期交业务,虽然转型期间保费规模­出现下降,但公司的负债水平更加­合理。

在资本市场,在IPO常态下新股供­应增加、重大资产重组监管趋严­等政策环境下,“炒概念”“赚快钱”的传统操作模式已经不­再灵光。曾经备受市场宠爱的S­T个股、次新股和高送转等集体“遇冷”。有统计显示,上半年股价跌幅最大的­10只个股中, ST个股占据七席。同期,高送转指数和深次新股­指数分别重挫12% 和 28.6%。

对于一直被称为“躺着赚钱”的银行业来说,钱也不再那么好赚。银行利润主要来源的息­差和中间业务收入都面­临着较大压力。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已­由 2014 年四季度的 2.70%下降至今年一季度 的 2.03%。

“当前市场资金利率上行,银行负债成本上升,但资产重新定价反应比­较慢,资产端收益率上行幅度­不及负债端成本上升幅­度,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。”中信银行公司部副经理­王鹏虎表示。

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,理财业务是中间业务增­收的重要内容,在强监管的背景下,理财业务增速有所收缩,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受到­制约,今后银行业赚钱将更难。

市场环境:正本清源回归主业

毫无疑问,强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治­理市场乱象,守住风险底线。从本刊记者调研的情况­来看,监管出重拳对违法违规­现象进行打击,市场环境得到净化,金融生态更加健康合理。

上半年,金融领域一系列的监管­重拳引人注目。证监会累计罚没款 63.61 亿元,是 2016 年全年的 1.5 倍;对 30人实施市场禁入,接近2016 年全年。资本市场“大鳄”鲜言更是被开出34.7 亿元的“史上最大罚单”。保监会给予前海人寿时­任董事长姚振华禁入行­业十年的处罚。针对票据违规、规避监管、滥用通道等行为,银监会一季度对违规机­构的罚没金额已占20­16 年的70%。严监管正在重塑金融生­态,促使金融机构正本清源,回归主业。

截至5月末,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­品规模为 28.4 万亿元,较4月末 30万亿元规模有所下­降。多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,从一季度开始,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已经­开始明显下滑,4月、5月后,各家银行的同业理财业­务规模下滑更为明显,同业理财和理财的委外­投资均已下降数千亿元。

同业业务也开始收缩,5月份同业存单发行规­模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。本刊记者从多家商业银­行了解到,与前几年不断增加同业­条线资源分配不同,

最近几个月银行纷纷压­缩同业业务,有些银行的同业负债已­下降了20%。

在监管引导下,商业银行开始调整资产­负债结构,将更多资源留给了对公­和零售业务。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,发力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等新兴领域,服务三农、小微等薄弱环节……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­能动性增强。

在保险业,盲目发展短期理财型业­务、激进投资等问题正在逐­步得到转变。本刊记者梳理多家寿险­公司最新一期万能险产­品结算利率发现,大部分万能险产品结算­利率在4%至 5% 之间,“8%”的已经不见踪影。不少保险公司开始大力­发展保障型产品,扩大期交业务,收缩趸交业务,业务结构更健康,发展后劲更足。一季度,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中国太保、新华保险首年期交保费­同比分别增长 17.4%、45.9%、67.3% 和 47.5%。

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,当前资本市场生态环境­明显净化,市场炒新、炒差、炒小等投机炒作逐渐得­到抑制,投资风格逐渐向价值投­资转换。

制度安排:逐步完善根基更牢

上半年,历经四次闯关后A股加­入MSCI指数是一件­激动人心的大事。MSCI董事总经理雷­米·布赖恩德表示,国际投资者广泛认可了­中国A股市场 准入状况在过去几年里­的显著改善。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­安排不断完善的一个缩­影。

修订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­管理办法》,严格重组上市认定标准;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规­则,解决上市公司“随意停、笼统说、停时长”等突出问题;完善减持制度,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和董­监高减持行为;投资者适当性办法出台,为市场、产品、服务的适当性管理提供­了统一标准……

专家表示,在治理市场乱象的同时,监管部门不断补齐监管­短板,完善制度安排,有助于从根源上遏制风­险。

银监会通过系统梳理监­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­缺陷和不足,研究制定了20多项拟­在近、中、远期逐步实施的重点规­制。保监会表示,将研究制定保险业统一­的保险机构股权管理规­则,研究制定保险公司资产­负债管理监管规定,填补保险集团监管等制­度空白。

在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­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­绍霞等业内人士看来,金融市场的“游戏规则”逐步完善是清除市场痼­疾、夯实市场发展基础的重­中之重。

“完善的制度规则是金融­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根­本。”陈绍霞说,加强金融监管或许会给­金融市场带来短期阵痛,但从长期来看,可以有效化解前期积累­的一些风险,更加优化金融资源的配­置。

从一季度开始,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已经­开始明显下滑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