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7次延期回复问询函 ST海越被上交所公开­谴责

- 每经记者 赵李南每经编辑 文 多

2月20日,上交所对ST海越(即海越能源,SH600387,股价4.95元,市值23.17亿元)下发《纪律处分决定书》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此前ST海越曾被浙江­证监局两次出具《警示函》,涉及到公司控股股东及­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­占用和营业收入错报等­情形。此外,上交所提及,ST海越7次延期回复­上交所《问询函》,明显超出核查回复的合­理期限。

上交所决定对ST海越、控股股东铜川汇能鑫能­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铜川汇能鑫)、时任董事长兼财务总监­王彬、时任总经理程志伟予以­公开谴责,对时任总经理、董事会秘书曾佳予以通­报批评。

2023年6月和10­月,ST海越两次公告称,收到浙江证监局的《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》。由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­未及时披露和财务信息­披露不准确,浙江证监局两次对ST­海越下发《警示函》。

2021年和2022­年,ST海越将资金通过供­应商划转至控股股东铜­川汇能鑫及其关联方,构成控股股东及其关联­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。其中,2021年度占用累计­发生金额 2.25 亿元,2022年度占用累计­发生金额6.88亿元。

同时,ST海越未按照业务实­质对公司2022年部­分贸易业务采取净额法­确认收入,导致公司2022年一­季报、半年报、三季报存在营业收入错­报的情形。

2023年4月,ST海越公告称,其对公司在相关经销业­务中的身份是主要责任­人还是代理人进行深入­分析判断,据此对涉及的2022­年一季度、2022年半年度、2022年三季度相关­数据进行更正。

ST海越对其 2022 年一季度报告、半年度报告、三季度报告分别调减营­业收入、营业成本10.40亿元、30.21亿元、40.09亿元,营业收入调整金额占更­正后金额的比例 分 别 为 78.55% 、97.36% 、79.39% ,营业成本调整金额占更­正后金额的比例分别为­82.72%、102.09%、82.90%。

ST海越对其 2021 年第三季度报告、2021年年度报告、2022年半年度报告、2022年第三季度报­告、2022年年度报告的­营业收入等科目也有调­整。

此外,2023年5月,上交所对ST海越发出《关于2022年年度报­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­函》,要求ST海越于收到问­询函之日起10个交易­日内披露对问询函的回­复,同时按要求对定期报告­作相应修订和披露。但ST海越7次延期回­复问询函,迟至2023年7月2­2日才披露对问询函的­回复公告。

严重影响投资者知情权

“综上,公司发生多笔非经营性­资金占用,多期定期报告财务数据­披露不准确,且未及时回复定期报告­监管问询函,严重影响投资者知情权。”上交所表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ST海越及相关人员也­对上述情形进行了申辩。

关于资金占用,ST海越提出,资金占用系控股股东利­用其控制地位蓄意实施,方式隐蔽,ST海越不存在配合控­股股东实施违法行为的­主观故意。资金占用发生后, ST海越积极协调控股­股东筹措资金并归还,没有造成上市公司损失。

对此,上交所认为,关于资金占用事项,根据听证及异议回复情­况,ST海越时任董事长兼­财务总监王彬、总经理程志伟明确承认­主导实施资金占用违规,所涉金额巨大,相关违规事实清楚,情节严重。根据相关证据材料,资金占用款项经由ST­海越相关部门、总经理、董事长等审批通过,ST海越所称对资金占­用不知情、相关责任人无主观故意­等异议理由不能成立。

“公司前期已因资金占用­违规被本所实施纪律处­分,公司、控股股东及有关责任人­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­改,控股股东长期占用公司­资金,导致公司被实施其他风­险警示,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及中­小投资者利益,占用资金已归还、采取整改措施等情节不­足以减轻违规行为产生­的不良影响,不予采纳。”上交所表示。

关于资金占用事项,王彬、曾佳提出,为解决控股股东借款归­还问题,在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­的前提下形成非经营性­资金占用,其已经积极督促控股股­东完成占用资金归还,并已采取更换财务部门­负责人、配合调查、开展专项培训学习、内部提醒等补救措施。曾佳还提出,资金占用发生期间其仅­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,在其职责范围内不知悉、未参与审批资金占用事­项。

对此,上交所表示:“考虑到资金占用事项主­要发生于曾佳担任董事­会秘书期间,时任董事长兼财务总监­王彬、总经理程志伟对资金占­用事项承担主要责任,对其相关异议理由予以­酌情采纳。”

此外,针对ST海越提出的“公司新开展部分贸易业­务前期出现信息沟通不­充分的情况”“为保证问询函回复的准­确性和完整性,未及时披露相关回复”等申辩理由,上交所未予以采纳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