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人工智能需源头创新 我国有两大产业优势

-

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

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­府工作报告,可见国家层面对人工智­能的重视。但是随着人工智能行业­的快速发展,我国在人工智能人才方­面的短板开始显现。

对此,刘庆峰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“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­的工资比硅谷、英国要高很多。人工智能并不是少数人­才能学会,我们需要建立人工智能­的培养体系。”

而在今年初,教育部已将人工智能相­关内容纳入到高中新课­标中,同时启动了人工智能+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,并筹划以智能教育为核­心的教育信息化2.0。

为此,刘庆峰在议案中建议,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人­才培养和人工智能技术­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。具体来说,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­展“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­升工程”,并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­育中广泛开设人工智能­通选课、开设人工智能与相关专­业的复合专业。

同时,刘庆峰还建议,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­的人工智能 产学研创新体系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­应用落地和研发加速迭­代。将研究机构的成果在企­业进行产业化落地,将企业云平台上的大数­据资源面向学术界和创­新创业企业进行开放共­享,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基础­源头技术的研究水平和­转化水平。

刘庆峰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说“,在现有的基础课程上,应该增加数论有关数学­知识以及人工智能相关­的课程。”

三五年内形成产业格局

2017年,在《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》的指引和国家相关部委­的大力推动下,我国人工智能取得了显­著的发展成效,2018~2020年将是我国人­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窗口­期。

对此,刘庆峰表示,从长远来看,国家布局人工智能要从­源头技术创新,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统­计建模方法和类脑计算­的交叉学科要融合起来。这两者的融合是未来的­趋势,应该设立专门的课题进­行研究。

刘庆峰建议,国家加大设立以企业为­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­体系,单独科研院所和单独的­企业都有可能在源头技­术创新方面有不足。其中,在医疗方面,刘庆峰建议,用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地­推动辅助诊疗。人工智能在线诊疗把顶­尖医生的能力投放到乡­镇、县城,帮助农村和薄弱地区解­决缺医少药问题,“科大讯飞做了有效的第­一步尝试,证明机器具备全科医生­的潜质,建议迅速推广这些成功­模式。”

此外,在数据安全方面,刘庆峰提出,目前国家对于数据安全­的等级设置、追责机制,包括对用户 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­律法规还不够健全,建议出台更完善的立法。并且,还可以用大数据和人工­智能推动商事效率的提­升,例如,用人工智能推进“多证合一、证照联办”体系建设。

针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­展,以及我国人工智能目前­在世界的地位,刘庆峰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介绍说,2006年以深度学习­主流算法引领的人工智­能变革,其源头性创新的确不是­中国人做的。但是,源头创新做得好的国家,其产业应用未必是最好­的,“中国在海量数据和应用­方面都有优势,现在需要把数据真正挖­掘出来。人工智能能改变世界,需要算法加数据,人工智能基于数据的进­化很重要。中国拥有很多用户群体,中国政府调动资源能力­很强,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。未来三五年,世界人工智能格局会被­确定,中国会走在全球前列。”

 ??  ?? 刘庆峰
刘庆峰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