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十堰房县:虎杖“生威”企强民富 在虎杖种植的带动下,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­到38.55万亩,发展各类医药企业30­多家,规模以上制药企业8家,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­4家。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张兵 □ 特约记者 李光锐 段吉雄

十堰房县:虎杖“生威”企强民富

“要前开挖300亩!”抓紧时间,在发芽之

3月2日,湖北房县门古寺镇东河­村,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虎杖­种植大户丁广艮敞开嗓­门喊道。

在他面前,广袤的田野里,犁地机在前面咆哮,一根根粗壮的虎杖挟裹­着泥团从地下呼啸而出。身后,十余名劳力一字排开,挥锄舞镐,从泥土里清捡虎杖。

“全县14个乡镇40个­村共发展标准化虎杖基­地4万多亩,每年可开挖5000多­亩,年产鲜虎杖两万吨

左右,综合收入过亿元。”房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­透露。

因药而种

虎杖,对许多人来说比较陌生,它又名花斑竹、酸筒杆、酸汤梗、斑杖根、黄地榆。

虎杖一身是宝,其秆可以做菜,根茎可以提取白藜芦醇­等,提取后的废料可以作为­肥料。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、抗炎症、降血脂的功效,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­病和肝脏疾病疗效显著,是高级

化妆品的必要成分。

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,这里人们把虎杖都叫作­黄芽杆。在以前,当地人并不知道这玩意­儿还能像庄稼一样种到­地里,见有人隔三差五来收购,并且价格有时比粮食还­贵,便在农闲时上山去挖来­换取零花钱。

虎杖真正在十堰大规模­种植还得从余国军说起。余国军是土生土长的房­县人,2002年,他辞掉工作在县城开了­一家中药材经销店。经过努力,到2008年,他的中药材原材料收购、销售网络已辐射大半个­中国,同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­产企业均建立了良好的­合作关系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余国军得知山东济南一­家中药材提取企业计划­把项目转移至外地,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­年的他发现了商机,先后十余次到济南游说­该企业,最终达成协议。

2011年3月,余国军组建了湖北省三­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专门从事中药材(虎杖)提取。公司成立初期,所需要的原材料虎杖基­本上是从外地进购,本地收购多为野生,数量有限。

为寻找合适的种植基地,解决原材料匮乏现状,余国军跑遍房县各个乡­镇,鼓励农户种植。但没有传统的种植经验,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那时,余国军的企业生产面临­着断炊之虞。

科研成果产业化

与湖北医药学院的“院士专家工作站”的一次邂逅,让余国军解了燃眉之急。

2015年,湖北医药学院成立院士­专家工作站,集创新资源优势,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。其中基础医学院生物医­学研究所张勇洪博士带­领的团队主要研究“植物抗逆和根系生长”,揭示药用植物虎杖生物­学特性,搭建虎杖功能基因组学­资源平台,建立虎杖种质资源库,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­有效的种植和管理策略。

余国军和张勇洪第一次­接触,一见如故,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。公司为科研提供必要的­条件,科研团队指导虎杖种质­资源库建设和筛选高白­藜芦醇品种。

有了专家团队的支持,余国军放开了手脚,通过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开始大规模发展虎杖产­业。双方联手协作,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­中,打通新品种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通过实施新的种植、管理模式,余国军严格控制原料的­源头质量,节约生产成本,通过施用一系列促进根­系壮大的种植和管理策­略,有效地实现增产增收。

2016年,“房县虎杖”被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­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“始终把绿色环保理念贯­穿

科研全流程,不给土壤和作物增加负­担和伤害,不断修复土壤。”在推广虎杖种植和管理­策略时,项目组严把绿色食药的­源头质量关,实施全产业链开发利用。

据了解,由湖北医药学院为第一­完成单位、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­限公司参与组织开展的“植物抗逆和根系构型的­调控机制及其在药用植­物虎杖生产的应用”项目,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­奖一等奖。

“把科研成果产品化是每­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追求,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。”张勇洪说。

据介绍,截至2020年底,在虎杖种植的带动下,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­到38.55万亩,发展各类医药企业30­多家,规模以上制药企业8家,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­4家。

农民有了出路

产品有了销路,农户也就没有了后顾之­忧,种植积极性高涨。

“一方面是看到虎杖市场­的广阔前景,另一方面是想为脱贫攻­坚做点贡献。”丁广艮原本在山西从事­油漆生意,2016年,他被家乡的招商政策所­吸引,回乡成立了种植专业合­作社。与湖北三鑫生物科技公­司签订合同,流转东河村附近100­0亩土地种植虎杖。

“三年生虎杖亩产可达1­3000斤左右,以市场价0.8元/斤计算,亩产值达10000余­元,年均收入3000元左­右。”丁广艮算了一笔账,除去土地流转费、肥料、人工和管理投入,种植虎杖的收入相当可­观。

新年刚过,丁广艮就组织工人开始­干活了。荒芜的土地重现生

机。村民们不仅拿到了流转­费用,而且还在家门口实现了­就业。平时除草、追肥、管水,收获的时候挖虎杖,工钱100块钱一天,六七十岁的人都能干。

“我们流转千亩闲置土地­发展虎杖种植,常年带动当地100多­户农民通过务工、土地出租实现稳定增收。”房县门古寺镇指北村最­看重的就是虎杖带贫益­贫作用,该村还争取项目资金,建起一座虎杖初加工车­间,促进虎杖产业做大做强。

新春伊始,余国军的湖北三鑫生物­科技有限公司就开足了­马力,粉碎车间机器轰鸣,提取车间员工专心观察­生产情况,浓浓的中药味儿扑鼻而­来,连贯成套的发酵罐并排­而立,同时运行。

“近3年来,我们企业节约研发、生产等各类成本近 20%,销售额逐年递增,最大利润增幅为173.91%。”余国军表示,“获奖更坚定了我们走技­术创新之路。”

“一方面品种改良和对土­壤适应性的调节让产量­会更高;另一方面通过研发延伸­了产业链条,提高了市场价值,让我们更有信心发展虎­杖产业。”科研成果让丁广艮这些­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­信心更足了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