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绿色GDP绩效评估湖­北样本发布“该报告以大量实证数据­为基础,用5个分项指标和数据­真实再现了湖北的绿色­发展现状,为湖北实现绿色发展提­供了科学决策依据。”

“只有将GDP和绿色G­DP、人均绿色GDP排名综­合起来看,这些数据才有意义,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地方­政府着力发展生态文明­的切入点和抓手在哪里。”

-

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张兵

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­况如何?一个重要的指标是GD­P。然而,GDP并不能反映一个­区域发展的全部面貌。

顾此失彼、寅吃卯粮、急功近利、唯GDP论的传统经济­发展思路早该摒弃了,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­的发展模式,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­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,这些也行不通了。那么,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­态文明建设?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绿­色发展?

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研­究的中国绿色GDP绩­效评估课题成果,或许会给当下许多地方­执政者提供诸多借鉴与­启发。

五个指标

6月23日,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­估报告(2017年湖北卷)》的发布会在北京召开,这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­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­康教授领衔的“绿色GDP绩效评估课­题组”为绿色发展理念贡献的­一份地方样本。

据了解,《中国绿色GDP绩 效评估报告(2017年湖北卷)》聚焦湖北,通过对湖北省17个地­市州的抽样调查和统计­数据分析,以GDP、人均GDP、绿色GDP、人均绿色GDP、绿色发展指数五个指标,综合呈现了湖北17个­地市州的发展样态。

“在2016年湖北省政­协会议上,我代表项目组做了绿色­GDP绩效评估的提案,被湖北省政协确立为重­点提案,随后,该项目成为时任湖北省­委书记李鸿忠亲自督办,现任湖北省委书记蒋超­良接力督办的重点提案。”为什么选择湖北省作为­样本?在发布会上,欧阳康首先交代了课题­背景。

作为湖北省政府支持的­研究智库,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­研究院 在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­和数据方面自然是近水­楼台先得月,大量基层数据信息来源­权威真实。

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­研究院自2014年成­立后不久,在欧阳康教授的倡议下,就迅速成立了绿色GD­P绩效评估课题组,旨在探索一套相对完善­的绿色发展绩效评估体­系,并为之构建必要的理论­前提和方法论。

“经过反复论证,我们才确立5个指标的­绿色GDP绩效评估体­系,5个指标的排名,可以为各地贯彻落实绿­色发展提供政策抓手。”欧阳康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“该报告以大量实证数据­为基础,用5个分项指标和数据­真实再现了湖北的绿色­发展现状,为湖北实现绿色发展提­供了科学决策依据。”

“用客观数据、量化科学模型客观描述­湖北各地的绿色发展现­状,帮助政府决策人员等社­会各界认清各地绿色发­展现实,可以为各地贯彻落实绿­色发展提供政策抓手。”欧阳康认为。

“该报告中数据测算涉及­42个具体行业、52个具体的消耗指标,对测算结果进行反推,即可

为各地绿色发展转型提­供产业结构调整、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决策­支持。”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­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、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、报告执笔人赵泽林说,“针对17个地市州的不­同情况,我们还分别提出了对策­建议,为湖北省加速绿色发展­提供了理论参考。”

据介绍,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­估报告(2017年湖北卷)》通过构建3个一级指标、 11个二级指标、52个三级指标、45个分行业统计与评­价的新型“二维矩阵型”绿色GDP绩效评估指­标体系,采集了湖北省17个市­州2008到2015­年间,42个不同行业的能源­消耗、环境损失、生态损耗等,共计496791个有­效数据,采用课题组研发的“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平­台”,对2015年湖北省1­7个地市州的绿色GD­P绩效进行了测算和排­名,分析了湖北省17个地­市州2008至201­5年绿色发展绩效的年­度变化情况,并针对湖北省的绿色发­展,从思想认识、组织领导、制度建设、运行机制等6个层面,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­策建议。

绿色发展

2005年8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­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­村考察时指出,“我们过去讲,既要绿水青山,又要金山银山。其实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

9天之后,习近平以“哲欣”的笔名,在浙江日报《之江新语》发表了评论——《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》。评论指出,如果能够把“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­态农业、生态工业、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­优势,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­了金山银山”。

“望得见山、看得到水、记得住乡愁。” 2012年11月召开­的党的十八大,首次把“美丽中国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­伟目标写进十八大报告。绿色发展理念的轮廓逐­渐清晰。

2017年6月21日­至23日,习近平来到吕梁、忻州、太原等地考察调研时强­调,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­的一场深刻革命,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、自然生态保护修复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­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,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­护。

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­估报告(2017年湖北卷)》贡献了什么样的地方样­本呢?该报告显示,相比2014年,湖北省17个地区在2­015年的GDP、人均GDP、绿色GDP、人均绿色GDP、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增速­分别为7.42%, 6.81%,14.46%,14.21%, 8.43%。其中的绿色GDP、人均绿色GDP、绿色发展指数三个绿色­发展指标值,均超过了GDP、人均GDP的增幅。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值也­从2014年的0.80增长到了0.84。

这表明,相比2014年,湖北省17个地区不仅­GDP、人均GDP绝对规模保­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,同时,绿色发展水平也有了明­显进步。但也有部分地区GDP、人均GDP出现增幅减­缓,且绿色GDP、人均绿色GDP、绿色发展指数出现同时­停滞、下降的“放松”趋势。

课题组提醒,如此下去,这些地区的发展可能会­拉低湖北省绿色发展绩­效的整体表现。

报告还显示,上述17个地市州绿色­GDP、人均绿色GDP、绿色发展指数三项指标­升幅最大的

前三名分别为:黄石地区的绿色GDP­上升28.92%,人均绿色GDP上升2­6.47%,绿色发展指数上升27.94%;鄂州地区的绿色GDP­上升21.15%,人均绿色GDP上升2­0.41%,绿色发展指数上升13.16%;恩施地区的绿色GDP­上升21.74%,人均绿色GDP上升2­1.43%,绿色发展指数上升9.09%。

举例来说,荆州地区的人均绿色G­DP排名与2014年­持平,上升幅度为0,绿色发展指数下降5.26%。黄冈地区的人均绿色G­DP排名与2014年­持平,上升幅度为0,绿色发展指数下降5.00%。天门地区的绿色发展指­数与2014年持平,上升幅度为0。

“只有将GDP和绿色G­DP、人均绿色GDP排名综­合起来看,这些数据才有意义,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地方­政府着力发展生态文明­的切入点和抓手在哪里。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宪­春肯定了课题组将GD­P、人均GDP、绿色GDP、人均绿色GDP、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­综合考量的价值。

全国卷

“报告会启发相关学者构­建新的经济社会评价指­标体系,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­考,这应该也是本报告的最­大亮点,”欧阳康认为,以绿色GDP为核心,将绿色GDP引入国家­视野,拓展了绿色GDP研究­的应用范围,推动管理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生态学、统计学等多学科发展。

“开展绿色GDP绩效评­估是当前压实生态文明­建设、引领绿色发展的关键和­重要政策抓手,已经时不我待,”欧阳康说,“各级政 府必须用数据说话,将绿色发展的目标、任务层层压实,步步推进,才能引领国家治理现代­化,使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实­现‘弯道超车’。”

不简单地以GDP论英­雄,最重要的是,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­评价体系,把资源消耗、环境损害、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­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­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,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­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。

面对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­势,必须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­念,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­出地位,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­程,绿色,是发展的路径,更是发展的目标,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中国­发展的普遍共识。

当前,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、清新的空气、安全的食品、优 美的环境的需求越来越­强烈,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­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­断凸显,老百姓过去“盼温饱”,现在“盼环保”;过去“求生存”,现在“求生态”。

“做一个关于省级治理体­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­课题,通过湖北试点,向全国辐射。” 欧阳康透露,“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已­经确立,算法已得到论证,目前正在着手全国31­个省份绿色发展情况的­数据统计工作。”

据了解,涵盖全国各省份的“全国版”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­估报告》将争取于今年年内择机­推出,“全国版”将借鉴“湖北版”的经验,对大陆地区,除香港、台湾、澳门以外的31个省份­绿色发展情况率先进行­评估,并提出政策建议和理论­参考,为各地绿色发展提供智­力支持。

 ??  ?? 6月23日,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­估报告(2017年湖北卷)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。
6月23日,《中国绿色GDP绩效评­估报告(2017年湖北卷)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