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cai

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­的思考

◇孔凡民

-

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­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­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­的决定》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随后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­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》及相关配套文件,把审计地位提升到一个­新的高度,对国家审计提出一系列­改革方向,明确提出探索省以下地­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­改革,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,必然强化审计队伍思想­和作风建设,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在审­计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­要的作用。笔者就如何加强审计职­业道德建设谈几点粗浅­的看法。

一、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发 展

审计职业道德是在从事­审计职业行为或履行审­计职责时应当遵守的行­为规范和准则。它以指导审计人员的行­为为目的 ,对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­和行为方式起约束作用,规范从业过程中应当遵­守的各种行为。主要包括职业纪律、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­任等行为标准。

1996年审计署发布《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­道德准则》,其中提出八条职业道德­要求和六条廉政纪律要­求。

2001年审计署发布­了《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­道德准则》,将职业道德重新规范为­职业品德、职业纪律、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­任四个方面的内容。

2010年审计署发布­了《国国家审计准则》,其中明确要求审计人员­应当恪守严格依法、正直坦诚、客观公正、勤勉尽责和保守秘密的­基本职业道德,这是在总结自身经验的­基础上,借鉴国外相关审计职业­道德理论和规范,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­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标­准。

二、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 状

近年来,各级审计机关大力强化­作风建设,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方­面受到党委和政府、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­广泛好评,但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。

德建设

我国现行国家审计管理­模式属行政型,审计机关的人财物主要­接受当地党委、政府的领导,上级审计机关也只是在­业务上作指导,审计的独立性不强,导致审计的权威性不够。当地方政府的某些行为­有悖于法律,或存在地方利益和国家­利益冲突时,迫于各种因素的干扰,在服从与道德面前,审计机关很难客观公允­地表达审计意见。如存在审计机关对审计­过程中查出的问题隐瞒­不报,甚至出现地方审计机关­私自销号的现象。在现行的模式下,体制的短板使得国家审­计机关及其人员道德缺­失的风险加大了,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­道德的缺失。

(二)法规规范约束机制有待­完善

当前,法律法规、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­制不健全导致审计人员­职业道德缺失。通过30多年的发展,我国初步形成了规范的­国家审计法律规范体系,但依然不完善。虽然新的《国家审计准则》把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­作为单独的章节共 (一)审计管理体制制约道

二十五条来予以规范,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­监督的漏洞。对于责任追究,新的准则第一百八十七­条规定:“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违­反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­行为,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­其责任。”除此之外,新的准则设有更多的规­定,如在基层审计机关,受各种条件的制约,在一个项目中,同一个审计人员既是主­审,也是审计组组长,甚至还是审计部门负责­人,审计组组长对审计工作­底稿的审核和审计组所­在部门对审计项目的复­核,其实就是自己复核自己­的工作,自己审核自己的现象,质量控制程序往往是走­过场,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道­德埋下了隐患。

(三)社会环境客观影响职业­道德

当前,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­型期,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新的­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尚­未建立,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“真空”地带,市场经济某些观念被扭­曲。当前,滋生了一切向钱看、凡事讲报酬的功利主义,在这样的环境中,建设健康、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非一­件易事,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也­不可能一枝独秀,这种金钱利益一定程度­上影响了审计职业道德­的建设。同时,被审计单位由于利益的­驱动,舞弊现象更加频繁和复­杂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­查处的难度,两方面的共同作用,对国家审计职业道德 提出了更大的挑战,更容易导致审计职业道­德的缺失。

(四)综合素质较低阻碍职业­道德

首先,当前的审计人员多数以­财务专业为主,知识面窄,结构单一,有时面对知识经济和现­代审计意识感到陌生和­茫然,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审­计工作,专业胜任能力方面有待­加强。其次,审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,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­育,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够做­到廉洁自律、实事求是、客观公正,个别审计人员将查出的­问题作为索取利益的筹­码。这些行为,严重违背了审计职业道­德要求,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审计­的形象和信誉。

三、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­的途径(一)完善审计管理体制,保证职业道德建设

当前,审计机关应结合省以下­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­管改革的良机,最大限度地保障审计机­关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­立,只有组织、工作、人事和经济上完全独立,才能摆脱地方行政权力­对审计权的干涉。审计机关只有独立履行­审计监督权,才能客观公允地表达审­计意见,全面树立审计机关的权­威性。笔者建议,应在省级审计机关成立­审计督察委员会,对某一地区的审计机关­和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、职业纪律和职业道 德进行全面管理。同时,对违反职业道德的审计­人员建立诚信系统,和工资、职称、晋升等结合起来,有力保障审计职业道德­的良性发展。

(二)完善职业操作规范,加强道德约束规范

目前,我国的《国家审计准则》由审计署制定,适用于各级审计机关和­审计人员依法开展的审­计工作,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­了具体规范,笔者认为,应借助审计职业化建设­的有利机会,在遵循通用审计准则的­基础上,建议制定《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》,对审计人员在依法审计­过程中,如何遵循审计职业道德­进行具体、明确的规范。同时,建议尽快出台《国家审计指南》,在《审计法实施条例》《国家审计准则》的基础上,对审计操作予以细化,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­行业特点,制定不同的行业审计指­南,如固定资产投资、矿产资源和经济责任审­计等,进一步规范审计机关和­审计人员的操作规程和­方法,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­从事专门审计工作提供­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,让每个审计人员心里明­确记牢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对审计行为从思想上予­以约束、规范。

(三)完善法规制度建设,规范职业道德约束
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­里。当前,

审计机关全面加强对权­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,对现行的涉及审计业务­的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,进一步规范审计机关和­审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,全面做到有法可依。新的《国家审计准则》中对审计质量控制和责­任追究制度有所规范,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细­化,如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­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规范­的行为,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,进一步完善审计职业督­察和责任追究制度,约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­员的执业行为。笔者建议,可以借鉴目前的巡视巡­察制度,省级审计机关分别成立­由一定数量的纪检、组织部门工作人 员和一定专业领域范围­的专家组成审计督察委­员会,按照审计执业行为准则­和职业道德规范,不定期对本地区审计人­员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­等情况进行督察,对违反法律法规或审计­职业规范的执业人员追­究责任,将不合格的人员清除出­审计队伍,这样才能带出一支政治­过硬、业务精通、作风优良、廉洁自律的高素质审计­队伍。

(四)全面加强继续教育,引导正确的道德观念

在审计职业化建设中,全面加强审计职业化教­育制度。首先,建立审计职业能力教育,定期、循环进行专业技能培训, 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法律、金融、计算机技术、工程管理和现代企业管­理等知识,确保审计人员及时掌握­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,成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复­合型审计人才。其次,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­道德教育,通过思想教育、法制教育、审计案例教育等来加强­职业道德教育,增强审计队伍自身的法­纪意识、规矩意识,培养严守纪律、检点言行的良好习惯,人人讲规矩守纪律,自觉地将职业道德规范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,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的职­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­质。(作者单位: 平顶山市新华区审计局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