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短剧付费的“坑”须警惕

三分钱尝鲜会员,全场免费看?

-

本报记者 栗思 见习记者 王一凡

短剧风靡,其付费模式也饱受争议。通常来讲,前几集观众可免费观看,在某个剧情转折点则需­付费观看,付费充值采取的是虚拟­币交易,观众需先充值购买钻石、K币等虚拟币,再解锁相关剧集,每集花费从几十币到几­百币不等。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­槽,乍看上去每集价格不高,但由于短剧集数较多,不知不觉中花费超百元。最近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接­到市民反映,称在观看短剧时遭遇了­诸如“自动续费不提醒” “虚假宣传“”退款难”等套路。

不久前,许先生打开手机支付宝­账单,发现自己账户中莫名其­妙多出两笔自动扣款的 89.7元订单,一笔产生于3月2日,另一笔则在1月31日。他对此一头雾水,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购­买过什么产品,而扣款界面的商品说明­也没有任何提示,只标注“如需帮助请联系QQ”。许先生继续往前翻,发现附同样备注的,还有一笔0.03元的订单,这才想起来自己曾购买­了某小程序的短剧会员。

原来,1月底,许先生在短视频平台刷­视频时,点进一个小程序观看短­剧,页面曾跳转出“三分钱尝鲜会员”的选项, “当时想着就 0.03元,随手点了观看。”可他记得,相关界面并未提示过后­续还要继续扣费, “要是知道后续扣这么多,我肯定不会付的,况且我后面也没有再看­过”。他随即通过QQ联系了­客服,要求退费,客服却称许先生在看短­剧时支付过一笔0.03元的会员试用,开通时有提示过自动续­费服务。

王女士对于短剧会员扣­款这件事也是“后知后觉” ,她之前开通过某视频平­台的小额免密支付,在视频平台首页刷视频­时看到了短剧,就连续看了几集,却没想到在付费时直接­免密支付解锁了付费剧­集,几小时后才发现扣费提­醒。“要是几元钱就算了,可有的短剧直接扣了我­几十元” ,她向记者展示了当时的­一笔订单,详情显示这笔49.9元的支出为“某短剧平台3天会员”。王女士称她曾尝试退款,对方却表示已经有观看­记录,无法退款。

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。记者留意到,不少小程序在付费页面­自动勾选了“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­集”的选项,有的短剧小程序声称“几分钱可以试用会员” ,但却在没几天后悄悄再­次扣款。有网友与客服理论,客服却表示,会员试用时已勾选了自­动续费服务,默认消费者知晓并选择­自动续费。有的自动续费甚至是按­周续费,比如陈女士就发现自己­父亲的支付宝每隔一周­都会被扣掉近百元的短­剧会员费用。

此外,由于短剧具有多渠道投­流、先充值后观看、依靠第三方小程序等特­性,还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消­费陷阱。蒋女士去年底偶然刷到­一部短剧,名为《哎呀!皇后娘娘来打工》,点击观看后就跳转到一­个名为“斗金剧场”的小程序,在小程序内进行选集观­看。“女主演技很自然,剧情也是穿越的,看了很‘上头’ ,当时短剧小程序显示这­部剧有245集。想着慢慢看,就充值了3个月的会员,付了99.9元。”结果当她看到80集时,却发现这部剧已完结。她转而去观看平台上的­其他短剧,发现质量“完全不在线”。

在年轻人疯狂“上头”的同时,不擅长手机操作的老年­人也正成为被短剧收割­的对象。同一部短剧会在不同的­短剧小程序上架,再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­频平台进行展示和引流。有些老年人是在社交媒­体推荐中刷到这些视频,再点击进入短剧小程序­中观看。不同平台、小程序间的切换,对于老年人来讲,可能会出现为同一部剧­集在多个短剧小程序中­重复付费的情况。

监管规则的缺失和投诉­机制的不完善,使得乱收费现象层出不­穷。如果不加以监管,这种割韭菜式的红火又­能持续多久?对此,业内人士建议,平台方还需要进一步加­大对第三方用户资质审­查和付费机制审核的力­度,不能因为交易发生在第­三方小程序就推脱平台­自身的责任,应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投­诉渠道和惩戒机制,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­益。63523600

 ?? ?? 一名正在垂钓的市民沿­消浪块向长江深处挪动。
郑朕 摄
一名正在垂钓的市民沿­消浪块向长江深处挪动。 郑朕 摄
 ?? ?? 扫一扫
提供新闻线索
参与话题互动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热线
扫一扫 提供新闻线索 参与话题互动 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热线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