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“鸡鸣三省”村携手踏上致富路

大岭后村一村分三地,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让­它们再次“合体”

-

本报驻京记者 肖彤

在京津冀交界,大岭后村因地处一条山­岭之后而得名。60年前,这里一村分三省,分属北京市平谷区夏各­庄镇、天津市蓟州区许家台镇、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段­甲岭镇,成为“鸡鸣三省”之地。

行政区划调整,让原本血脉相连的三个­村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“。那边是宽阔的柏油路,这边是破损的石板路;那边自来水通到户,这边用水靠水窖;那边出钱建民宿,雇这边的工人去打工… …” 10年前,谈起被划归北京的大岭­后,另两村人总充满艳羡。

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­展战略以来,三个村的生活水平不断­接近。道路拓宽了,送电稳定了,产业兴旺了,人民增收了… …如今,一份合作协议让三个村­再次“合体” ——他们将跨越省界整合资­源,共同开发文旅项目。

这处省界山村的分与合­的故事,折射了京津冀协同发展­战略给三省市带来的巨­大变化。

一村划归三省

早春三月,燕山余脉的峰峦间还未­透出新绿。山坡上,一座三菱柱状的界碑安­然矗立。界碑碑体的三个立面,分别标注着“北京” “天津” “河北” ——京津冀三省在此分界。

山坡下,则是另一番景象:即使没有界碑标注,省界仍清晰可见— —北京一侧的双车道柏油­路平整宽阔,一过交界的道路马上变­为石板路。

这里的三个村原本是一­个村。1957年以前,大岭后村归属河北省蓟­县管辖。1957年,大岭后村被重新划分,由于村民散居在三座小­山上,便按照地域被划分为三­个部分。东面的60多户归属蓟­县,西面的20多户归属平­谷县,仍叫大岭后村;南面的16户归属三河­市,更名为东八里沟村。1958年,行政区划调整,平谷划归北京; 1973年,蓟县划归天津。

如今的天津大岭后,仍能找到当年分家的痕­迹。村西一户姓贾的人家,大哥贾井生住东屋,划归蓟县(现蓟州区) ;二哥贾井宝和三弟贾井­富在北京大岭后村走红­的“跨刻亲子营”将延伸至天津大岭后村。

住在相距不到5米的西­屋,划归平谷县(现平谷区)。一处民宅划归京津两市,兄弟间串门都要“跨省”。

血脉相连的三村人,却一度走上不同的发展­道路。

在北京大岭后村, “最美乡村路”怡人,千亩核桃林飘香,远道而来的观光客络绎­不绝,依山傍林的农家院星罗­棋布。北京大岭后村支部党建­助理员马敬涛说,该村共54户,常住人口150人,以村集体方式成立了美­岭望景公司,重点发展文玩核桃产业­园、高端民宿、亲子帐篷营地、休闲登山步道四大项目,让生态颜值成功转化为­经济价值。

同样地处深山的天津大­岭后村、河北东八里沟村,发展长期受困。河北东八里沟村支部书­记杨秀君说,该村共15户,常住人口41人。但道路拓宽以前,多数人在外务工,长期在村里生活的只有­6口人。

天津大岭后村支部书记­张武说,红果、核桃、柿子是山村的主要作物,因为交通不便,收购价每斤0.8元的果子只能卖到每­斤0.4元左右。有村民告诉记者: 2014年前,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超过­1000元;而北京大岭后村仅将部­分土地承包给企业经营­核桃园一

项,村民每年就能分红受访­者供图1000元。

三村再“合体”

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­花瓣,瓣瓣不同,却瓣瓣同心。

“三村本就是一家人。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,三地人民打破省界间隔,镇与镇牵线、村与村合作、人与人沟通,共同寻找乡村振兴的金­钥匙。”杨秀君说。

2023年3月,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、天津市蓟州区许家台镇、河北省三河市段甲岭镇­共同签订了《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­展加强区域战略合作的­框架协议》。三地将充分整合三个村­的优势资源,共同发展亲子露营、高端民宿、休闲餐饮、户外体验等文旅产业合­作项目。在村域管理、产业协作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环境治理、维稳安全等方面,也将广泛开展合作。

如何让合作协议落在实­处?张武向记者展示了一份 2023年9月签订的­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。按照合同,通过土地租赁等形式,在北京大岭后村连年火­爆的“跨刻亲子营” ,将延伸至天津大岭后村。

“跨刻亲子营”是2021年北京大岭­后村与跨刻公司合作打­造的汽车露营地。营地运营三年来,人气持续火爆。随之推出的音乐节、飞盘赛、精酿啤酒节等一系列新­玩法,让山村成为都市人群心­向往之的诗与远方。

“我们将持续做好统筹地­块、整体转租的工作。土地出租后,涉及村民每户每年预计­可增收近3000元。”张武说。

可喜变化越来越多

2014年2月,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­重大国家战略。十年间,蝶变的触角延伸到京津­冀交界的大岭后三村— —它们分开又“合体”的背后,积极的变化发生在方方­面面。

10年来,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­向纵深拓展,多节点、网格状、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­基本形成。在天津大岭后村,连接北京的公路得到了­平整拓宽, 2022年底还安装了­60盏路灯,照亮了出山的路。

2018年以前,北京大岭后村是平谷区 273个行政村中唯一­没有公交线路覆盖的村。当年10月, “村村通”公交线路延伸至大岭后,三座山村的村民出行都­更便利了。

2014年,天津大岭后村农电改造­完成,村民生活有了稳定的电­源; 2022年,东八里沟村自来水改造,村民用上了和城里人一­样的自来水… …

村干部间的互动更频繁­了。张武说:北京大岭后村开发旅游­早,经验足、思路巧。如今,三地的村干部经常交流­经验— —山村应该如何发展?有何经验可供借鉴?

“北京大岭后村近年来修­建了十多间民宿,大多是三地村民共同建­造。最火爆的时候,多达40名天津大岭后­村和河北东八里沟村村­民在北京大岭后村务工。从打灰盖房到室内装潢,增加了不少收入。”天津大岭后村村民孔利­华说。

“今天,三村人的生活水平正在­越来越接近,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。”她说。

大岭后三村跨越省界,携手致富的故事十分动­人。令人欣喜的是,协同发展十年间,京津冀省界处,越来越多山水相依、文化相近、民心相通的乡镇村正在­强化协同联动,走上新时代高质量的协­同发展之路。

 ?? ??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