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efang Daily

纳坦兹核设施断电,外界担心事件将使美国­重返伊核协议进程更趋­复杂伊朗核设施“遇袭”,以色列挖“陷阱”?

今日聚焦“故障”背后的疑团

-

■本报记者 安峥

上周以来, 伊核问题维也纳会谈备­受关注。谈判桌上,人们隐约看到伊核协议­重启的一缕曙光。但谈判场外,一场“暗战”正在打响。月 日, 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发生­断电故障,伊朗方面认定“敌方”搞破坏。以色列媒体随后4 11披露,这是以色列情报机构“摩萨德”所为。以色列真的是幕后黑手? 它发动攻击动机何在?这次事件会对维也纳会­谈、美国重返伊核协议进程­以及地区局势产生怎样­的影响?

一名嫌疑人被锁定

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电力­系统 日发生故障,但未造成人员受伤或辐­射污染。当天晚些

11时候,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­利希将事件定性为“敌对行动”“核恐怖主义”。萨利希说,伊朗保留对肇事者和幕­后黑手采取行动的权利。

伊朗外长扎里夫 日指认以色列应对伊朗­核设施故障负责, 并称将对以色列进行报

12复。伊朗光明通讯社援引伊­朗情报部门一名官员的­话报道,伊朗已经锁定一名嫌疑­人,正着手抓捕。以色列政府未就此事发­表评论。舆论认为,从历史惯性来看,以色列嫌疑最大。

一来,长期以来,伊朗纳坦兹核设施一直­是外部势力网络攻击的­目标。2006 年, 纳坦兹核设施供电系统­遭人为破坏, 据信致使 台离心分离机突然爆炸;2010 年,“震网” 蠕虫病

50毒侵入纳坦兹核设­施离心机的工业软件,这一病毒程序据信由美­国和以色列研发 去年月,纳坦兹核设施遭蓄意破­坏导致火灾,离心

; 7机组装大厅和部分精­密仪器遭到破坏,以色列疑为幕后黑手。

二来,以色列一直指责伊朗寻­求制造可能用来对付自­己的核武器,过去十多年里频频对伊­朗发动“影子战争”,且行动方式日益肆无忌­惮。最近的案例包括:去年 月伊朗重要核物理学家­法克里扎德遇袭身亡、今年对伊朗在叙

11利亚的代理人进行­数百次空袭等。

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­究所教授、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­中民指出,近些年来,无论是伊朗核科学家遇­刺、 基础设施和核设施遇袭,还是海上船只遇袭,伊朗自身的认识和国际­社会的判断,基本都指向以色列。就地区力量而言,以色列可以说是唯一具­备这种能力,且又同伊朗高度敌对的­国家。海湾阿拉伯国家尽管反­对伊朗拥核和伊核协议, 但自身能力有限,同时行动上也会有所忌­惮。 延续上述逻辑,这次外界基本还是将矛­头指向以色列。 事实上,近段时间以来,两国已在红海和阿曼湾­陷入针对对方目标的循­环式报复。

“伊朗认定受到攻击,而以色列方面此前有过­不少类似行动。这次事件的敏感之处在­于两点。”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­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­出,其一,地点特殊。纳坦兹核设施位

于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, 大部分建筑位于地下, 是伊朗最主要的核设施­之一, 曾于去年月发生实验室­爆炸, 据称造成相当程度的破­7坏。其二,时间凑巧。就在故障发生前一天(4 月日),伊朗刚刚高调庆祝“科技节 公布了项自主研发的科­技成就, 其中包括启动纳10 ”,坦兹核设施内的 台 型离心机。据称133 型离心机生产浓缩铀的­效率是第一代164 IR—6

型的 倍。 但紧接着核设施就遭遇­故IR—6

障IR—不免让人感到蹊跷。

1 10

有何动机

与以色列官方的沉默形­成对比,多家以色列媒体第一时­间“认领”袭击。

“这不是一起意外。”以色列《耶路撒冷邮报》、 以色列公共电台等媒体­援引西方国家情报人士­的话说,以色列情报机构“摩萨德”发动了网络攻击,纳坦兹核设施受损情况­超出伊方的说法。

两位专家均认为,从内外形势看,以色列有足够的动机对­伊朗核设施发起攻击。

李绍先指出,伊核协议相关方 月 日在维也纳召开联委会­会议, 宣布组建工作组机

4 6制,来落实美国重返协议、取消对伊制裁以及伊朗­恢复履约等事宜。此举标志着美国重返协­议迈出实质性步伐。4 月 日相关方代表举行

9

新一轮会谈,并决定 日继续会谈。可见,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­地推进。 各方都清楚,两

14

大节点将至。 一是 月 日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­构为期三个月的临时协­议到期;二是伊朗

5 21月举行总统选举。现在看来,拜登政府仍希望在敏感­节点到来前完成重返协­议。 在此背景6下,各方有理由怀疑,以色列企图通过袭击行­动来破坏美国重返伊核­协议的进程。

“从红海袭击伊朗货船,到攻击伊朗核设施,这些事件可以说是以色­列向美国宣泄不满和进­行要价。”刘中民指出,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,美国对以色列的重视、偏袒程度与特朗普时期­不可同日而语。拜登很晚才和内塔尼亚­胡通话,美方对以色列热情减弱。但以色列也知道,鉴于犹太院外集团与美­国政治的复杂关系,美国很难摆脱其影响。于是,以色列希望采取行动来­向美国施压,此其一。其二,与以色列国内政治形势­有关。在刚刚落幕的两年内第­四场大选中,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­德集团没能赢得单独组­阁的足够议席。它可能想通过强烈反对­伊核协议、 对伊朗示强来争取国内­民意。其三,此举或许也是以色列配­合美方向伊朗施压的一­种姿态,但可能性不大。

伊朗如何反应?

外界正在观望, 伊朗方面会如何实施报­月 日,在伊朗首都德黑兰,伊朗总统4 10

鲁哈尼 左二 参观核技术展。

( )伊朗总统鲁哈尼日下令­启动伊朗纳坦兹核设施­内的

10

台 型离心机,开164始生产浓缩铀。伊朗当IR—6天举行核技术日线上­纪念活动,推出 项该国在核技术领域取­133得的成就。

新华社 发

复?美联社担心,这次事件会让美国重返­伊核协议进程以及中东­局势更趋复杂。

伊朗国内有舆论认为,伊朗应退出维也纳会谈。扎里夫 日提醒道,不要落入“以色列设计的陷阱”。两位专家认为,以色列的“阻挠”

12行动应该不会影响­美国重启伊核协议的决­心,但美国也会对以色列进­行安抚和补偿,眼下美国防长奥斯汀正­在以色列访问,相信会让以色列尝到一­些甜头。

刘中民说,从伊朗方面看,它会根据核设施受损程­度和以色列的下一步反­应作出回应,现阶段可能还是针对以­色列的海上目标。如果双方关系进一步恶­化, 伊朗可能会在第三方,比如叙利亚、也门,加强与以色列的争夺,可能会让其他国家卷入­其中,地区紧张态势可能会升­级。

从美国方面看, 与特朗普政府相一致,拜登政府对外战略的焦­点已转向大国竞争。美国在伊核协议上转向­重启, 也是基于这方面考虑 即避免在中东陷入太深,尤其避免卷入战争,以便将精力集中到应对­大国竞争上。但美

,国在中东又面临几对结­构性矛盾难解的问题,如沙特与伊朗、 以色列与伊朗仍严重对­立,而沙特、以色列都是美国必须倚­重的盟友。因此,美国必须在重启伊核协­议和确保盟友安全之间­搞好平衡。这次奥斯汀的以色列之­行显然有安抚以色列、对其作出安全承诺之意。

■本报记者 安峥“拜登政府的中东战略正­在铺开,与沙特、以色列已拉开一定距离。”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­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­出,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决­心已定, 可以说很难回头。在此过程中, 美国和以色列出现了利­益相悖,因此以色列人有点“躁动不安”。这会对美国的外交议程­构成干扰, 但不会阻挡美国的整体­决策。不过,美国也会给以色列一些­甜头,这次美国防长奥斯汀出­访可能会提供一些先进­武器。

尽管美国意愿明确,但美伊重返协议的谈判­仍很困难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­究所教授、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­中民指出,双方此前不断重复没有­意义的论调。美国一直要求伊朗先停­止铀浓缩开发,伊朗则要求美国停止制­裁、 一步回到 年前的伊核协议状态下。随着节点临近,留给双方争吵的

2018时间窗口越来­越小。而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­内解决这么复杂的政治­难题,除非美国改变主张、作出妥协。

近年来,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 暗战”激烈。这次“故障”再次牵出一大疑团:纳坦兹

“核设施戒备森严且不和­外部网络相连,以色列方面为何在实施­打击方面屡屡得手?有评论称,这次故障再次凸显伊朗­在保护其核资产方面的­不足。

“随着技术变革,国际关系斗争呈现出新­方式。”刘中民说,最近几年,在纳卡冲突、也门胡塞武装对海湾国­家的袭击中,无人机等新式打击手段­已广泛使用。网络空间更是各国激烈­争夺的新领域。如果突破核设施的网络­攻击技术被主权国家以­外的极端组织(比如“基地”组织)所掌握,不仅会给地区安全带来­更大隐患,也有可能将虚拟冲突诱­发成现实领域的国家冲­突。

李绍先说,在对伊朗发起“暗战”方面,美国和以色列立场和利­益是一致的。它们往往通过伊朗方面­的“内鬼”,实现里应外合。“之所以会得手, 与伊朗社会的开放程度­和过去与西方的关系有­关。”李绍先说,长期以来,伊朗很多高层技术官僚、中产阶级和富人对西方­教育等方面资源有一定­认同。年伊斯兰革命后, 很多伊朗人流亡美国,伊

1979朗裔美国人已­成为一个重要群体。他们与伊朗国内有着千­丝万缕的联系。 正因如此,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­在伊朗的活动空间很大,这也是伊朗屡屡发生网­络攻击和暗杀事件的部­分原因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