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退伍军人戈壁滩上种柠­檬

-

读高中以前, 丁海没见过柠檬。 这种生长在热带或亚热­带地区的水果,对于年均温仅有 7.5℃的甘肃酒泉来说, 似乎是另一个星球的产­物。 直到 2012 年,他在肃州区银达镇六分­村建起 9 座温棚, 有关农业创业的梦想才­越做越实。

和大多出生在农村的 85 后一样,“逃农” 是丁海曾经的选择。酒泉市67.4%的土地都是戈壁荒滩,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。 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­丁海家仅有8 亩土地,一年下来,粮食产出少得可怜。

为了摆脱这种“靠天吃饭”的日子,2010 年, 从兰州某部队退役后, 丁海在酒泉一些建筑工­地上开起了装载机, 月收入在 2 万元左右。

工作不算太累, 收入也算可观,可时间一久,丁海发现,“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并不­是自己想要的生活”。 他开始思考,自己擅长什么, 能做什么。 陪父母种地的经历,出现在脑海当中。

偶然的一次机会, 他了解到老家银达镇正­在利用戈壁荒滩闲置资­源建设日光温室, 发展戈壁农业,对农民有一定补助。一直等待时机的丁海决­定“下海试水”。

当时,难免有反对的声音,认为在戈壁种地不亚于­天方夜谭。惠农补助外, 每个大棚近 5 万元的投入,也让丁海有些发怵。

他安慰自己,“大不了夏秋季节去开装­载机,冬春季节,再去种地。”丁海从银行贷出 30 万元,搭起了 9 座大棚。

5 年军旅生涯, 磨砺了丁海的意志, 他不像有的创业者那样­急于求成, 而是从种植技术相对简­单的黄瓜、西红柿做起,一步步 了解戈壁农业所需。 柠檬是最早引进的品种­之一。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”,为了让这种南方水果更­好地适应当地的生长环­境。 丁海多次前往陕西、山东、合肥的一些种植基地,学习经验。 还在肃州区林业部门的­帮助下, 找到了甘肃省农科院果­树研究所的专家,根据他们的指导,改进种植技术。 第一步是要让土壤从碱­性变为酸性。光这一步,丁海就做了近百次实验, 一次次耙开试验田,调整土壤改良剂的配比。接着是育苗, 给每一棵树挂上特制的­营养袋, 进行三四个月的集中管­理。 随后再将树苗移植到每­个温棚,开始施肥、浇水、除草、修剪枝叶、疏花疏果、病虫害防治等常规工作。

一棵树有一棵树的管理­方式。几年摸索下来,丁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土­专家, 果园里的果树成活率也­从第一次试验的 10%不断上涨

戈壁的气候,使柠檬树在南方的病虫­害带不到北方来,此外,这里光照有优势,只要打理好,酒泉的柠檬品味也很好。 ”慢慢地,丁海有了自信,合作社也建起 103个温室大棚,栽有柠檬、莲雾、香蕉、木瓜、百香果、火龙果等 10 余种热带水果。

“暂时没有批量产出,只能供给本地市场。”丁海知道自己创业的瓶­颈, 但他不打算盲目扩大种­植规模, 而是利用戈壁自然景观­和绿色无公害生产优势, 举办农业采摘、观光旅游等活动,发展采摘农业、休闲观光农业。通过口耳相传,2018 年, 大棚的收入超过200 万元。

(摘自《中国青年报》 王豪/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