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年中央筹划武力解放台­湾

-

根据已解密的史料,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­共第一代领导人, 在年新中国成立前后,曾经厉兵秣马,精心筹划武力解放台湾……

解放台湾分三步走19­49 年 月下旬, 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,南京解放。 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决­定立即研究解放台湾的­问题。 解放台湾分三步走: 第一步,迅速组建海军、空军,掌握制海权、制空权;第二步,尽快解放东南沿海各岛,扫清外围,建立攻台前沿阵地;第三步,发起对台全面作战。

1949 年 6 月 14 日,毛泽东发电给第三野战­军副司令员粟裕、参谋长张震和副参谋长­周骏鸣,第一次明确提出攻台作­战问题。 毛泽东亲自点将,粟裕担任对台作战准备­的总指挥。金门战役失利敲响警钟

年 7 月上旬, 第三野战军第兵团司令­员叶飞先后发动福州战­役、平潭岛战役、漳州战役。我军虽然缺乏海战经验,且无海、空军掩护作战,但所向披靡、势如破竹。

月 24 日晚, 叶飞指挥 28 军发起金门登岛战役。 然而,由于解放军不熟悉潮汐­规律,第一梯队 100 多艘抢滩船因为退潮, 陷在沙滩上动弹不得,在缺乏船只的情况下, 第二梯队无法增援。 多人的登陆部队弹尽粮­绝,大部分牺牲,3900 多人被俘。

叶飞司令员将此败局报­告华东军 毛泽东视察海军 资料图

区司令员陈毅并报中央­军委, 请求处分。毛泽东复电:“你们以 3 个团登陆金门岛,与敌 3 个军激战两昼夜,后援不继,致全部壮烈牺牲,甚为痛惜。查此次损失,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­者。 其主要原因,为轻敌与急躁所致……”

金门战役的惨痛教训,虽然给正在筹备解放台­湾的解放军敲响了警钟,但丝毫没有动摇党中央­和毛泽东解放台湾的决­心。解放军迅猛发展空军海­军面对蒋介石的负隅顽­抗,毛泽东认识到,跨海两栖作战,海空军是主要突击力量,夺取台湾海峡的制空权­最为关键,而这恰恰是解放军的短­板。 为尽快加强海军和空军­建设, 需要寻求苏联“老大哥”的支持。

早在 1949 年 7 月 25 日,毛泽东致电正在苏联访­问的刘少奇,要他同斯大林商量,“在莫斯科于半年或一年­内训练 1000 名空军人员 名地上机械人员, 并卖给我们 至 架战斗 机、40 架轰炸机,作为明年下半年我军进­攻台湾之用”。 斯大林答应了中共提出­的请求。

此后, 在苏联派出专家的帮助­下,解放军的空军和海军迅­速发展壮大。

年 5 月, 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­兵旅成立, 后又陆续建成 15 个航空兵师,拥有各型战机 1500 架,整体实力开始超越台湾­国民党“空军”。

解放军海军建设也取得­了大发展。 1950 年下半年,仅华东军区海军舰队就­拥有 220 多艘舰艇,虽然与国民党“海军”实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,但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­下,完全有能力与对手一战。粟裕制定详尽攻台作战­计划1949 年秋,根据毛泽东“以有力一部取台湾”的指示,第三野战军制定了以 8 个军攻台的作战计划。 其中,以第兵团 4 个军为攻台第一梯队,以另个军为第二梯队。这年底,在金门战役失利后, 粟裕对兵力部署作了较­大调整, 决定增加参战兵力, 三野主力个军约 50 万人全部参加攻台训练。 第一梯队在原第 9 兵团 4 个军的基础上增加了一­个军(24 军)。

1950 年初, 为了更细致地筹划台湾­战役的具体事宜,粟裕与新任海军司令员­萧劲光会商关于攻台作­战的意见。在对东南沿海国共双方­军事力量的对比及渡海­作战可能遇到的问题重­新进行估算、分析后,设想以 万人的部队 渡党优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