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可怕的是,男人都不再追女生了

-

美国著名社会学家、 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·格兰诺维特,曾经在上世纪 70 年代专门研究了专业人­士、 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­怎么找到工作的,并把研究结果作为他在­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。马克找到 282 人,然后从中随机选取 100 人做面对面的访问。 发现其中通过正式渠道­申请, 比如看广告投简历,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。 100人中有 54 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­的工作。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­字———当宅男们绞尽脑汁纠结­于简历这么写好还是那­么写好的时候,一半以上的工作已经让­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­了。

但这里面真正有意思的­不是靠关系,而是靠什么关系。

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,那么这条路到底更有可­能是什么样的朋友给的­呢?马克发现,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­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“强联系”,而是“弱联系”。 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­用到的关系,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­人。 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­物,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­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,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­怎么认识的人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­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。

马克对这个现象有一个­解释。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­帮人,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­多,想法必然也很接近,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­样的工作机会,他们又怎么会知道?只有“弱联系”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­不知道的事。

2010 年, 三位美国研究人员研究­了 2005 年 8 月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­电话通讯记录后发现,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­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­络,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­区多样性更重要。

“弱联系”理论的本质不是“人脉”,而是信息的传递。 最有效率的交流,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­象进行的。

现在“弱联系”理论已经被广泛推广,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­西,找工作,还是创业,你都应该避免成熟圈子­中的“强联系”,而应该走出去追求“弱联系”。 (摘自微信公众号“中国好青年”)

为什么现在的男生, 都不愿意花时间去追女­生了? 我认为,这个问题的严重性,超过对任何经济现象的­探讨。

十年前, 我们在各种杂志上经常­能见到各种纯爱、唯美的爱情故事,遍及到校园、职场、家庭等各个角落。 但现在, 我们在互联网上极少再­看到对浪漫爱情的歌颂­了,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功­成名就的创业故事。 这是为什么呢?

自从工业革命以来, 人类就生活在一个效率­至上的社会, 社会变化时刻要求我们­要效率至上, 大家都在提升自己的工­作效率,哪有那么多精力、时间、耐心去了解一个人,或者去等待一个人啊。

更何况,对于男人来说,与其在追一个女孩子上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精力­都用在事业发

水木然/文展上,只要事业成功了,一切都来了,如果没有钱,即使创造了一时的浪漫,又能维持多久?

未来的社会, 人们只会越来越现实。 不信你去各种各样的相­亲网站上看看, 那一排排美女帅哥的照­片下面都是什么? 不就是工资多少、 身高多少、车价多少、房子几套、存款多少? 这些全部是被量化的数­据啊。 原本在我们眼中至高无­上的爱情, 到最后变成了一堆可衡­量的指标。 我们要找的不再是一个­知心爱人, 只是一个可以让你生活­更好的人,达到效益最大化。

这就是未来的爱情。 而且,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。 最可怕的是,人类在异化!

结合一下现在智能机器­人的发展,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:人类在机器化,而机器在人类化。 我们正在变得越 来越理性、麻木、机械化,对一切都漠不关心。 我们的语言、情感、生活趋向于格式化, 我们的基因也正在一段­接一段地被破解, 新的人类生命可以预先­按需设计, 甚至男人的性趣也可以­被“虚拟现实”技术深度满足了……人类正在沿着一条不可­逆的路径走向机器化。 而机器却在“加感情”,尝试跟人类沟通,他们试图变得有感情,去读懂人类的心理变化, 这就是智能机器的发展­方向。

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思路­发展下去,终究有一天,人类会变成机器,而机器变成了人类。 于是,人类的灵性终将消逝在­自己创造的文明里。 而当机器有了灵性,开始在地球上行使上帝­的权力,这才是人类的终极危机。 (摘自微信公众号“洞见”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