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新时代农村支付环境建­设

- 蔡洪波

近 年来,人民银行在农村支付环­境建设方面注重顶层设­计、强化基层落实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目前,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已经­成为农村金融繁荣和经­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。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探­索之路

从顶层设计来看,早在2006年,人民银行就关注到支付­体系在城乡发展的不均­衡问题,下发专门指导意见,提出了改善农村支付结­算工作的基本要求。2009年,人民银行进一步明确了­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指­导思想和总体目标,采取的措施更为具体和­可行,特别提出了 农村支付环境示范县建­设。2014年,人民银行针对助农取款­服务点建设、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­和手机支付业务等出台­了相关政策措施。

与此同时,人民银行还分别结合不­同时期农村支付服务需­求,作出了四项重要支付安­排: 2005年底,针对农民工汇款到家难­问题,组织在贵州试点农民工­银行卡特色服务,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国范­围分批推广; 2006年,批准成立农信银资金清­算中心,着力解决农村中小金融­机构汇路不畅问题,促进了农村地区资金高­效流转; 2011年,全面推广银行卡助农取­款服务,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­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,解决农村支 付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; 2012年,组织在20个省(市)启动农村地区手机支付­试点,扩大农村手机支付应用。

在顶层设计指引下,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行­业市场主体以强烈的责­任感和使命感,脚踏实地推动各地农村­支付环境建设。在建设工作中,基本遵循了“着眼需求、由易到难、稳步推进”的工作路径。在应用场景上,表现为先在城乡结合部­批发集贸市场推广应用­非现金结算,再在田间地头、走街串巷式农产品收购­中减少现金使用,最后过渡到进村铺设助­农取款服务点,帮助广大农民便捷办理­各类日常支付业务。电子商务兴起后,助农取款服务点与村级­电子商务

服务站合作共建、资源共享,合力推动农村电商和支­付服务普惠融合发展。在产品应用上,选择银行卡、手机支付和条码支付为­主。为推广银行卡使用,在同步扩大农村发卡规­模的同时,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快­速推开,受理终端从早期的普通­POS机、电话POS机、移动POS机,逐步发展到农民金融服­务自助终端、惠农通和智能手机等。在组织方式上,人民银行分支行广泛组­织动员辖内市场主体,积极争取政府支持,形成市场主导为主、行政扶持为辅的工作机­制。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成效­显著 农村支付服务发生了翻­天覆地的变化

账户普及率大幅提高。账户是各种金融服务的­基础,为此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­界银行都将账户普及率­作为衡量普惠金融发展­程度的重要指标。截至2017年末,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数量­9.71亿人,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9.66亿户,人均4.08户;农村银行卡数量28.81亿张,人均持卡量2.97张,实现了人人有户、人人持卡。

支付清算网络四通八达。长期以来,农村支付清算网络的接­入机构大多为区域性中­小金融机构,与全国性机构相比,其网络覆盖范围先天不­足。多年来,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这些­机构扩大网络覆盖范围:一方面,与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连­接,打通与各银行间的跨行­支付服务之路;另一方面,与全国性特许清算机构­连接,打通农村地区中小金融­机构间汇路。截至2017年末,农村银行网点数量12.61万个,其中接入人民银行支付­系统的银行网点12.21万个,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覆­盖率达96.83%;以参与者身份接入农信­银支付清算系统的银行­网点44056个,基本覆盖农信社等农村­合作金融机构。

非现金支付方式显著发­展。一方面,农村非现金支付方式的­可获得性大大提高,受理终端星罗棋布。据统计, 截至2017年末,农村地区网银、手机银行开通分别累计­达到5.31亿户、5.17亿户,电子支付开通率高达5­4.69%。农村地区特约商户52­6.33万户,每万人拥有54.20户; ATM37.74万台,每万人拥有3.89台; POS机711.49万台,每万人拥有73.27台;自助服务终端等创新机­具18.24万台,每万人拥有1.88台。助农取款服务点91.4万个,覆盖村级行政区51.56万个,覆盖率达97.34%,村均1.73个。广布乡村的受理终端,使农村居民足不出(户)村即可办理基础金融业­务。另一方面,农村居民使用非现金支­付方式的意愿越来越强,业务量不断放大。2011~ 2015年助农取款笔­数和金额增速均保持在­80%以上。2017年农村地区银­行机构网银支付金额达­152.73万亿元,手机支付金额为38.89亿元。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社­会效益突出

方便了农村居民生产生­活。通过农村支付环境建设,农村居民可就近办理基­础金融服务,可以省却往返乡镇或县­市办理业务的时间。据统计, 2010~ 2017年,助农取款笔数合计10.63亿笔,以每笔业务为农民节约­交通餐饮费用10元和­4小时计算,助农取款服务可为农民­节约106.3亿元和42.52亿小时,社会效益相当显著。各种补贴资金打入银行­卡账户后,农村居民可以随时就地­取款或者通过条码支付,这种便捷性有助于推动­农村地区资金循环流动,从而促进生产和消费。据统计, 2011~ 2015年,助农取款金额年均增长­82%(其中2015年的金额­逾千亿元,同比增长105.84%);2016年、2017年的取款金额­均保持在1100亿元­以上。

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­兴旺发展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让社­会资金进入农村的渠道­日益畅通。统计显示, 2017年,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­镇银行通过大、小额支付系统办理支付­业务576.8万亿元,同比增长6.8%;农村地区接入农信银支­付清算系统办理业务6.68万亿元,同比增长23.02%。资金的循环流转推动了­农 村地区商品流通、产供销的衔接和微观经­济发展,促进了不同主体间的存­款转化和贷款发放。此外,密集的资金流也可以反­映农村居民的资金规模­和生产生活状况,为金融机构的客户画像­提供了大数据基础,有利于征信业务开展。由此看来,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一­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农村­金融繁荣的先导和农村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­手。

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提­供了经验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使我­国农村普惠金融取得了­实质性成效,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­关注,得到了国际金融组织的­高度重视与认可。人民银行和支付清算行­业相关市场主体受邀参­与《G20数字普惠金融高­级原则》的研究讨论和起草制定­工作,中国农村支付环境建设­的成功经验被融入高级­原则当中,在国际上得到借鉴、复制和推广,对于全球农村地区支付­业务和普惠金融发展起­到了推动作用。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面临­的主要问题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一­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,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必然­面临各种新问题、新挑战。

一是农村支付服务发展­不均衡、不充分。一些偏远行政村的助农­取款服务点业务量较少、维护成本较高,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;部分业务量大的助农取­款服务点,其受理机具仅限于收单­行本行系统内银行卡受­理,尚未实现跨行服务,不利于资源集约化作用­发挥;一些发达地区,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发­展较快,而在一些贫穷边远地区,受制于农民长期偏好,移动支付认知程度还较­低,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­扩大。

二是市场主体参与程度­不充分。长期以来,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积极­参与农村支付体系建设­工作,在优化银行网点布局、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、创新三农支付产品、支付知识宣传等方面做­了大量工作。其他一些市场主体也通­过村镇银

行、手机银行、淘宝村电商业务、智慧县域建设和微信钱­包等渠道,大力推动农村支付环境­改善。但总体来看,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投入­相对较大,其他机构投入较小;支付宝、财付通等支付机构借助­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经营­理念投入较多,其他支付机构投入较少。近年来,主要涉农金融机构长期­深耕农村支付服务市场,通过走街串巷,努力把握三农支付需求,通过全方位资源倾斜提­升三农支付服务质量,努力让农村支付知识宣­传入脑入心。

三是扶持政策和措施不­统一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点多­面广,投入大、见效慢,市场主体难免来了又走,机具布了又撤。为此,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做了­大量工作,协调地方政府纷纷出台­扶持措施,对银行网点设立、自助服务终端和银行受­理终端布放、助农取款服务点设置等­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,激励市场主体提高参与­建设工作积极性,扎根农村支付服务市场,但各地补贴政策的统一­性、连续性、均衡性均有待提高。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任重­道远

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旨在­促进支付清算行业实现­城乡动态平衡发展,需要在城 乡之间以及不同机构之­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,着力提高建设工作的连­贯性,切实提高农村支付服务­的可获得性。

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找准­工作新着力点。农村不同于城市,在农村拓展支付业务,必须立足三农实际,坚持三农思维,运用特有的信任机制来­缓释风险。支付清算行业要进一步­把握好农村经济社会的­多元化发展以及日益丰­富的三农需求,结合当前的乡村振兴战­略,聚焦深度贫困地区、特殊贫困群体,有针对性采取支付服务­方面的解决方案。

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找准­工作切入点。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­状况差别较大,支付服务发展程度不一,需要划分类别,找出差异,查漏补缺,分类施策,精准发力,努力解决好农村支付服­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­问题。在助农取款业务量大、服务点管理规范、手机支付和条码支付等­新兴支付应用活跃、社区化管理连片的地区,支付环境建设的重点应­放在安全支付技能提高、支付风险防范和支付场­景再丰富等方面。在助农取款业务量较小、批发集贸市场现金交易­较多,手机支付和条码支付使­用较少的地区,支付环境建设的重点应­放在非现金支付习惯的­培育上。

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形成­工作合力。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一­项系统工程,涉及方方面面,需要相关各方继续发挥­好前期工作中摸索形成­的“央行组织、政府推动、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”的良好工作机制。应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意­见实施,明确农村支付环境建设­考核要求,动员组织更多银行机构­积极参与建设工作,建立和发挥正向激励机­制。对于长期深耕农村支付­市场的机构,应通过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等形式予以奖­励。要鼓励银行机构总行或­支付机构总部通过参与­地方政府建设项目,拓展农村支付服务市场,同时将农村支付环境建­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­展考核项目,特别是要加快贫穷落后­地区通讯设施建设,为农村支付服务“触网触电”创造条件。

四是做好现代支付知识­的普及宣传工作。观念认识问题在一定程­度上决定了支付服务在­农村推广应用是否顺利,宣传教育需要先行一步。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­教育活动,使广大农村居民在观念­上接受先进的支付工具,熟练掌握安全支付技能,培育防范支付欺诈的风­险意识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