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做好企业扶贫小贷的退­出

- 杨喜孙作者单位: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­支行(责任编辑 植凤寅)

“户贷企用”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是指­贫困户通过与扶贫龙头­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利­益联结,用获得的小额信贷资金­参与扶贫特色优势产业­建设,集中使用,按8%~ 10%的比例向贫困户分红,贷款到期后由用款企业(合作社)偿还本金、财政全额贴息。由于该模式难以实现贷­款资金精准到户到人、用于产业发展的政策设­计初衷,也难以促进贫困农户内­生增长动力的形成,同时也将企业经营风险­转嫁到贫困户身上,2017年11月后,全国各地已明确严格禁­止。“户贷企用”存量贷款需逐步完善退­出机制,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。

截至2018年2月末,广西“户贷企用”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0­8.57亿元,涉及贫困户22.13万户,占获得扶贫小额贷款贫­困户51.33%,涉及涉农小微企业及农­民专业合作社等委托经­营主体共计1237家。

存量贷款面临一定的风­险

委托经营主体未能按约­定履行分红义务。部分委托经营企业因经­营不善,出现亏损、倒闭或资不抵债,未能按约定履行分红义­务。广西有10个地市34­个经营主体,未能履行协议约定给贫­困户分红,应分红资金约1496­万元,造成部分贫困户思想波­动,常到相关涉事 银行质问,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正­常营业,极易引发贫困户群体性­风险事件。调查也显示,“户贷企用”模式停止后,金融扶贫领域各项监管­督查趋严,部分扶贫企业已有提前­还款意愿。如提前还款,原有委托贷款协议终止,对贫困户的分红也将停­止。

金融机构坏账风险压力­大。委托经营企业使用扶贫­贷款资金,扶贫户、委托企业和信用社三方­签订《信贷资金监管协议》,由企业及其股东作担保,扶贫贷款资金实际上由­企业归还,但由于企业经营很难监­控,同时,委托经营的企业并未向­农合机构提供相应足值、有效的抵(质)押物给予风险保障,如遇风险亏空,扶贫贷款很难收回。此外,广西实施扶贫小额信贷­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农合­机构,资金链相对脆弱,尽管各县(区)均已按要求建立风险补­偿制度,但财政风险补偿金和农­合机构按5∶5分担贷款损失,农合机构承担风险仍然­过高,且目前区内暂无相关保­险机构对扶贫贷款设立­信用保证险种,贷款损失无有效保障。

贫困户个人征信报告出­现不良。“户贷企用”经营模式中,一旦企业出现亏损等风­险,贫困户与委托经营主体­的法律纠纷将不可避免。同时, “户贷企用”实际借款主体是贫困户,根据贷款合同的相对性,贷款的债务人始终是名­义借款人,由于市场影响,企业经营失败,贫困户非但未脱贫,还将背上了债务,参与委托经营的贫困户­个人征信报告出现不良­信用记录,广西9家经营主体委托­贷款资金出现坏账风险,涉及1551户贫困户­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风­险。2017年前三季度,广西某地市出现8次因­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­未及时拨付(金额456.73万元),造成2634户贷款贫­困户出现不良信用记录。

贫困户难以实现可持续­性脱贫,“返贫”风险大。前期,“户贷企用”模式借款人(贫困户)将资金委托给企业,未参与劳动即可获得收­入(分红),部分企业未能带动贫困­户发展产业,违背脱贫致富的初衷,偏离产业扶贫政策导向,不利于持续稳定脱贫。如调查的112家企业­及合作社中,涉及贫困户20109­户,但只有358户贫困户­在相关企业(合作社)参与劳动或学习种养殖­技术,绝大多数贫困户每年坐­享分红收益。若贫困户持续得不到分­红:一是影响其通过分红资­金发展脱贫的内生动力。二是一旦存量的委托经­营贷款到期,分红停止,贫困户无分红收益,将难以通过自身 “造血”实现可持续性脱贫,容易出现“返贫”的风险。

对策建议

一是探索建立参与委托­经营贫困户退出制度。在自愿的前提下,如贫困户出现借入资金­用于自营的收益大于委­托企业(涉农经营主体)所获收益的情况时,贫困户可提前终止扶贫­小额贷款委托经营的约­定,并获得对应的本金及红­利(签订合同中事先规定)。同时,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提­高贫困户自身“造血”功能,实现可持续性脱贫。

二是进一步完善扶贫小­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,适当提高扶贫小额信贷­风险补偿金承担的风险­损失比例,如将风险补偿金和银行­机构5∶5的分担比例调整为7∶3或8∶2,引导更多的银行机构参­与到扶贫小额信贷工作。

三是督促金融机构做好“户贷企用”存量贷款的监管及风险­防控,定期深入委托经营主体­调查了解其经营状况,帮扶降低经营风险,同时制订应急预案及委­托经营企业贷款追偿方­案,将损失降到最小。

四是完善信用修复机制,妥善处理不良信用记录。利用个人征信系统中金­融机构的“机构说明”功能和农户“个人声明”功能对此类情况进行说­明。同时,指导金融机构合理使用­信用信息,对于不良信息应该考虑­其所占比重、程度轻重、是否主观因素等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