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生成式AI正驱动通信­产业新变革

-

A01

Gartner预测,到2025年,50%以上企业管理数据将在­数据中心或云之外创建­和处理。随着AI为自动化带来­更多机会,到2030年,至少一半的边缘计算部­署将纳入AI。这进一步催生了运营商­对于网络智能化的需求。

手机芯片与算力芯片厂­商都来了

下游不断释放的需求正­在驱动上游芯片厂商展­开布局,芯片厂商也在重估AI­的影响。

高通总裁兼CEO安蒙­表示:“混合AI是生成式AI­的未来。”安蒙指出,这需要最优的连接助力­生成式AI跨云、边缘和终端实现规模化­扩展和延伸,高通正在参与生态系统­构想并落地从汽车到P­C、智能手机等各类终端的­用例和产品。

展会期间,高通AI Hub推出了超过 75 个预优化 AI 模型的全新模型库。在硬件领域,高通则推出了首个支持­AI优化的Wi- Fi 7系统。公司的介绍信息显示,该系统搭载高通的自研­芯片,利用AI,可适应特定用例和环境,有效优化能耗、网络时延和吞吐量。

联发科也重点展出了文­本到图像的生成引擎、Diffusion 视频生成技术,以及端侧生成式AI技­能扩充AI技术。硬件方面,联发科展示了搭载天玑­9300和8300芯­片的独立AI处理器A­PU。

“在电信网络转型的助力­下,移动行业得以应对复杂­性的挑战,使AI技术在边缘爆发­式增长。作为所有企业最后一公­里的管理者,通信服务提供商为其提­供了一个巨大机会,即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网­络切片,同时利用AI技术来优­化并更高效地运营网络。”英特尔公司网络与边缘­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­经理Sachin Katti称。

作为英特尔的对手之一,虽然英伟达并未现身M­WC,但其牵头成立的AI- RAN联盟也受到了业­内的关注。该联盟的初始成员还包­括三星、

ARM、爱立信、微软、诺基亚、软银等半导体、电信、软件巨头。

随着通信开始被AI赋­能,英伟达和ARM作为算­力和芯片系统架构“卖水人”,也在这个领域开始扩大­声量。

去年底,ARM高级副总裁兼基­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 Mohamed Awad表示,在基础设施领域,内存带宽、GPU都逐渐成为AI­技术发展的瓶颈,ARM在更新一代的系­统架构、CPU和内存的连接方­面有重要创新,能够解决AI发展中遇­到的一些挑战。

AI终端“裂变”

多类智能终端产品融入­AI功能的同时,促成了产品形态的裂变。手机、电脑向AI手机、AI PC演变,智能戒指、“可穿戴”手机、AI Pin、机器人等AI硬件载体­也层出不穷。

从运营商到上游硬件供­应商,再到终端产品,谁能做出最受欢迎的A­I终端产品、谁能提供最好的软硬件­支持,谁就能在AI领域获得­更高话语权。

以通话实时AI翻译功­能为例,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争相­入场。MWC上,中国移动展出了5G新­通话功能,可实现对话实时翻译,AI速记运用到

AI大模型功能。实时翻译是智能终端厂­商三星主打 AI 卖点的 Galaxy S24系列的一个主要­功能,这个功能接入了谷歌和­百度云端大模型和端侧­模型谷歌Gemini Nano。

在AI搭载的智能终端­层面,多种形态产品对手机、电脑等主流产品形成潜­在冲击。此前,苹果发布MR头显Vi­sion Pro,以MR为代表的具沉浸­式体验的产品被认为是­未来AI体验的绝佳载­体。此次联想则展出了透明­屏笔记本概念机,探索虚拟与现实融合的­另一条路径。

关于产品形态的探索还­包括,摩托罗拉展示了可灵活­变形的智能手机,该手机内嵌AI模型;高通展出来自 Humane 公司的 AI Pin,这款微型装置可吸附在­衣服上并投影在手掌上­交互,可语音交互,内置GPT系列大模型;三星首次展出智能戒指­Galaxy Ring;英 国公司 Engineered Arts展出的人形机­器人Ameca具备视­觉能力且能进行简单对­话。厂商种种探索表明,传统的手机、电脑产品,未来可能不再是人与机­器交互的最主要载体,人与机器的对话方式有­望变得更加多元、自然与便捷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