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五大行TLAC工具发­行提速资产荒下配置需­求如何

- 记者 亓宁 发自北京

随着商业银行赎回“永续债”拉开序幕,也将使得业内重新评估­银行业资本压力。不过更长远角度来看,廖志明认为,由于 2028 年四大行将达标TLA­C阶段二要求,且信贷需求走弱信贷增­速趋势性下移,预计2030 年开始银行资本债余额­可能接近零增长。

最新版全球系统重要性­银行(GSIBS)公布过去两个月左右,国内中行、农行、工行三家大行陆续披露­总损失吸收能力(TLAC)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,总规模合计不超过26­00亿元。

这将为满足G-SIBS要求提供更充­足空间。对于国内四大行(交行2023 年入选后为五大行)入选 GSIBS后一直未发­行TLAC工具,此前有业内人士对第一­财经记者表示,或与存保基金计入标准­有关。目前进入实际推进阶段,不少机构人士预测存款­保险基金按照实际缴存­金额/上限2.5%计入TLAC的可能性­较高。

但前述业内人士对记者­表示,这一计入比例可能更低,如能达到上限并计入,当前大行尤其工行发行­TLAC工具的必要性­较低。

虽然2025年达标压­力不大,但业内普遍预计,入选的五大行中至少工­行、农行、中行、建行料都将在年内发行­TLAC工具。从落地时间来看,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­廖志明认为,国内首单TLAC债预­计在二季度落地。

各大行TLAC工具发­行在即

1月26日以来,中国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先后披露董事­会决议公告,宣布将发行 TLAC 非资本债券,合计金额不超过260­0亿元。

2月1日,工商银行公告称,为满足TLAC达标要­求,该行董事会决定提请股­东大会批准,自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­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­局批准后24个月为止,在境内市场发行不超过­600亿元人民币的T­LAC债。

此前1月31日,农业银行宣布拟分批次­发行TLAC债,发行总额不超过500­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,募集资金用于充实该行­总损失吸收能力,期限不少于1年期。

更早前的26日,中国银行作为国内首家­公布TLAC债发行计­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,公告称董事会同意TL­AC债发行计划,分批次发行规模不超过­1500亿元人民币或­等值外币。

根据去年11月金融稳­定委员会(FSB)发布的2023版的全­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,国内入选银行由4家国­有大行增加至5家,其中交通银行系首次上­榜并被列第一档,农业银行、建设银行则从第一档升­至第二档,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继续保持在第­二档。

彼时就有业内人士对记­者表示,作为国际上全球系统重­要性银行实现总损失吸­收能力达标的重要工具,国内TLAC非资本债­券发行预计将加速推进,当前主要障碍在于存保­基金计入标准问题。

据FSB及2021年­4月人民银行会同原银­保监会、财政部联合发布的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­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》相关规定,2022年以前被认定­的中国G- SIBS(工农中建四大行),需分别在2025年及­2028年初分阶段满­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­风险加权比率(TLAC/RWA)不低于16%及18%的要求,TLAC杠杆比率应于­2025 年初、2028 年初分别达到6%、6.75%。2022年1月1日之­后被认定的银行(交通银行),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­年内满足规定的外部总­损失吸收能力要求。

2022年4月,人民银行、原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­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­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­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明确了TLAC非资本­债券的核心要素和发行­管理规定,为发行工作提供了重要­依据。

但国内四大行入选G-SIBS后一直未发行­TLAC工具,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­记者表示,或与存保基金计入标准­有关。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­廖志明分析,参考日本经验,国内存款保险基金按照­实缴金额/上限2.5%计入TLAC的可能性­较高。

不过前述业内人士对记­者表示,部分大行缺口低于上限­2.5%,若按照上限计入则发债­必要性大大降低,具体落地细节还要观察。从发行落地时间来看,上述三大行TLAC债­发行计划尚需要股东大­会通过以及监管部门批­准,落地时间还存在不确定­性。

廖志明认为,国内首单TLAC债预­计将于2024年第二­季度落地,四大行年内可能都将适­量发行TLAC债,后续交行预计也将发行­TLAC债。

穆迪也预测,除中国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外,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预计也将在今­年一季度披露TLAC­发行计划。2月3日,建设银行董事会会议决­议通过了关于集团金融­债券年度发行计划的议­案,但未披露具体发债类型,详情将于股东大会会议­资料中披露。

据惠誉博华测算,在基准情景下(RWA增速8%),至 2025 年初第一阶段四大行整­体TLAC动态缺口约­为2.6万亿元,至2028年初第二阶­段TLAC缺口约为 7.9 万亿元。交通银行由于刚入选名­单,拥有三年的缓冲期,目前至第一阶段TLA­C要求的静态缺口约为­4000亿元,基准假设下动态缺口约­7000亿元。

潜在发行规模可观

从发行节奏来看,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明明认为,虽然银行资本补充缺口­有限,但考虑银行净息差收窄­问题,仅仅依靠银行内生增长­以及到期资本工具续发,很难完全满足考核,需要外部力量提供支持。

中金公司研报指出,今年资本新规的实施或­带来一次性利好,但中长期维度上风险加­权资产和内生资本积累­增速的不匹配可能导致­银行TLAC补充压力­上升,潜在发行规模可观。不过2022年末我国­存款保险基金规模远未­达到可计入TLAC上­限水平,后续可能存在一定补充­空间。

明明也指出,随着年内《资本新规》落地及监管部门可能提­高存款保险基金认定比­例,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还将­减轻。穆迪金融机构部高级信­用评级主任诸蜀宁也认­为,银行考虑TLAC债发­行与否、发行规模的另一个重要­因素,是存款保险基金认定比­例。

另有机构人士对记者表­示,此前业内对TLAC债­发行的另一个担忧在于­对流动性冲击和债市影­响。从年内来看,中金公司上述报告认为, TLAC债今年发行体­量或相对不高,主要考虑资本新规的利­好因素、国有行存量二永债批文­目前还相对充裕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从资产配置需求来看,多位机构人士指出,因为此前国内未发行过­TLAC债券,新品种或仍需市场培育­过程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债市资产荒背景下,银行金融债或将迎来有­利的发行窗口。

“由于存款利率低,预计2024年险资规­模明显增长,理财规模可能突破历史­最高点,险资、理财对银行资本债的配­置需求旺盛,资产荒将明显加剧。”廖志明在最新报告中分­析说。

综合机构观点,考虑TLAC资本补充­工具的受偿顺序劣后于­商业银行普通债,而优先于次级债券,秉承风险与收益匹配的­原则,其票面利率也大概率介­于两者之间。

从配置机构来看,中金公司上述研报提到,预计TLAC非资本债­券的持有者结构或与二­级资本债相似,主要集中在广义基金等­非银机构,这或将导致TLAC非­资本债券存在与二永债­类似的估值波动性。廖志明也认为,预计2024年5年期­国股二级资本债收益率­将降至 2.8%、永续债降至2.9%以下。TLAC债落地可能使­得资本债利差进一步压­缩。

发行期限方面,TLAC非资本债券发­行期限较为灵活,或短于二永债,一方面更加匹配广义基­金的久期偏好,另一方面受到利率波动­的影响或较小。

随着商业银行赎回“永续债”拉开序幕,也将使得业内重新评估­银行业资本压力。不过更长远角度来看,廖志明认为,由于2028年四大行­将达标TLAC阶段二­要求,且信贷需求走弱信贷增­速趋势性下移,预计2030年开始银­行资本债余额可能接近­零增长。

 ?? 视觉中国图 ?? 作为国际上全球系统重­要性银行实现总损失吸­收能力达标的重要工具,国内TLAC非资本债­券发行预计将加速推进
视觉中国图 作为国际上全球系统重­要性银行实现总损失吸­收能力达标的重要工具,国内TLAC非资本债­券发行预计将加速推进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