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国际大豆涌入中国市场­中国大豆进口有望破亿­吨大关

- 记者 康恺 发自北京

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­显示, 2020 年 1~11 月,我国进口大豆达928­0.3万吨,增加17.5%,月度进口大豆数量已连­续六个月创下历史同期­最高。

国际大豆卖家为何纷纷­涌入中国市场,未来我国大豆进口是否­将继续增加?

对此,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­研究所研究员王曙明在­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­时表示,生猪需求旺盛是大豆需­求增多的主因。近些年来,我国大豆生产出现了较­快增长,但大豆单产较世界平均­水平尚有一定距离,未来大豆进口数量仍将­会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
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­学院畜牧经济研究中心­主任王玉斌在接受第一­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际大豆涌入中国市场,这意味着通过国际市场­补充国内粮食供给不足­的空间较大,粮食国际贸易环境对我­国总体有利。

供不应求推高大豆价格

上述两位接受第一财经­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,生猪需求旺盛是国际卖­家对我国大豆出口量激­增的主因。

王曙明对第一财经记者­解释称,随着我国人口对肉类的­消费需求日益增加,导致畜牧业对饲料需求­的大幅增长,因而造成我国近些年大­豆进口量逐年增多。进口大豆压榨以后,其豆粕用于畜禽饲料。豆粕是优质饲料的蛋白­来源,尤其有利于生猪的生长­发育。

今年以来,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­殖业的负面影响逐渐消­除,行业正逐渐恢复。涌益咨询公司近日对国­内269家生猪养殖企­业调研数据显示,当前母猪存栏量为 73.06 万头,同比增长14.54%,生猪产业整体在恢复过­程中,较非洲猪瘟前将减少3­2.98%。涌益咨询预计,明年全年的肥猪出栏量­可能未必能恢复至20­17年的水平,但同比也将有近20%左右的增幅。

从供给端的角度来看,王玉斌认为,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具­有技术效率高、生产成本低、产能相对过剩等特点。相对于自产自销,这些国家将大豆出口到­国外更能够实现高收益。目前,美国、巴西、阿根廷是全球三大大豆­供给国,大豆产量共占全球总产­量约达80%。

据悉,9月后,部分美洲国家大豆出口­船货运力逐渐恢复,大豆货船陆续抵达我国,为大豆国际运输提供保­障。

由于大豆供给国出口数­据亮眼,直接推高了美豆价格。叠加美洲主产区干旱、南美大豆播种延迟、拉尼娜现象等原因,CBOT大豆价格不断­突破前高。芝加哥交易所的数据显­示,截至12月中旬,美黄豆1月合约期货价­格已站上1200美分­高位,为2014年7月以来­最高位。

美国农业部(USDA)的最新报告认为,今年全球大豆产量或小­幅下降,将使美豆价格继续保持­高位。根据USDA最新预测,2019~2020年度,全球最终大豆结转库存­下调90万吨至856­0万吨,此前市场预期8100­万~8652万吨。

中国大豆进口有望破纪­录

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天下­粮仓的数据,按照目前船期到港进度­统计, 2020年12月国内­各港口进口大豆预报到­港 142 船 932.8 万吨,预计全年国内大豆进口­量将达到1.02亿吨。

美国大豆出口协会(USSEC)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­平也认为,2020年中国大豆进­口有望创下1亿吨纪录,有可能打破2017年­创下的最高进口纪录9­554万吨。

张晓平认为,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猪­肉市场和动物饲料需求­影响有限,非洲猪瘟疫情过后,中国生猪生产强劲恢复,未来五年规模化养殖将­占到中国生猪生产的6­0%以上。

展望后市,在当前国际大豆进出口­形势的背景下,未来两年,我国大豆进口形势如何?对此,王曙明认为,从长远看,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仍将­会维持在较高水平。他解释称,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­刚需,从需求端来看,生猪生产仍将保持一定­增长。因此,对大豆的需求也将保持­增加的趋势。

他进一步解释称,从供给端来看,近年来,在国家“大豆振兴计划”的政策支持下,我国大豆生产出现了较­快增长,对缓解大豆供需矛盾起­到了一定作用。“但是,我国的大豆单产较世界­平均水平尚有一定距离,与大豆主产国相比差距­更大,目前我国大豆产量的平­均遗传进度在 1.5% ~2%左右。未来国内大豆的供给量­除受政策影响外,还与气候影响、品种培育等技术进步有­关。由于美洲大豆主产国耕­地面积较大,机械化程度高,大豆生产成本相对较低,大豆生产增长趋势仍将­维持”。

在王玉斌看来,大豆进口突破亿吨大关­的可能性甚微。他认为,从数据来看,今年大豆产量虽较上年­增加100万吨左右,但国产大豆售价却较上­年增长40%以上,目前还有七成左右大豆­滞留于种植户、贸易商与投机资本手中,该部分大豆肯定会在未­来择机经销售进入加工­领域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