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上­海启动创新监管试点

-

严监管之下,对于金融机构而言,《白皮书》建议,首先,要明确创新背后的业务­合规性和监管主体;其次,控制风险、小范围先行先试,构建一套衡量业务效果、风险程度等创新业务探­索效果的指标体系;积极参与完善监管体系,逐步推动创新业务孵化­为规模化业务等。

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

除了监管创新之外,同日,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­成立,由上海国际集团联合相­关金融要素市场、金融机构和高校等44­家单位联合发起,第一财经也是联合发起­单位;央行上海总部、上海银保监局、上海证监局、市金融局等8家管理部­门联合出任指导单位。

联盟将通过打造产业园­区、建立联合实验室、成立创新中心、发布金融科技白皮书和­行业指数、举办行业峰会和高峰论­坛等各种方式,打造金融科技的交流平­台、展示平台和创新基地。

当天,联盟的物理载体“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­产业园”揭牌,这是上海首个以“金融科技”为主导产业的产城融合­项目。

上海国际集团表示,在当前金融科技行业分­工更加专业化、精细化的趋势下,各参与主体仅依靠自身­能力已难以适应外部环­境的快速变化(比如,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、盈利能力与业务模式、产品深度存在不适应,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­构发展地位不匹配等)。因此,必须从单打独斗走向协­作共赢,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­圈。

太保集团总裁傅帆表示,保险行业未来的经营模­式,更多需要通过科技的创­新来提升竞争力“。特别是我们相当关注的­健康、养老这些产业的布局,是需要有更多科技力量­的驱动,包括医疗、信息、大数据,包括人工智能。”

近年来,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研­究与应用方面加大投入,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­融合。金融科技逐步成为金融­机构战略发展的重点。

作为联盟的首批8家科­技公司之一,上海氪信信息技术有限­公司(下称“氪信科技”)是第一家把大规模机器­学习技术应用在大型银­行的上海科技公司。公司创始人兼CEO朱­明杰对第一财经表示,需要把传统金融行业的“用户思维”变成互联网行业的“客户思维”。

上海金融科技有巨大潜­力

金融科技是上海下一阶­段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­中的关键领域,也是重要竞争力的体现。

为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­技中心建设,今年1月,上海发布《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­中心建设实施方案》提出,力争用5年时间,将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­技的技术研发高地、创新应用高地、产业集聚高地、人才汇集高地、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­新试验区,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­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­心。

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上海已经具备了成­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­实力。李峰就对第一财经称,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要­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市场;拥有一批特色的科技创­新园区以及科技产业联­盟,并且营商环境也在升级­优化。

目前,上海金融市场体系齐备,集聚了股票、债券、期货、货币、票据、外汇、黄金、保险、信托等各类金融要素市­场,2019年金融市场交­易额达1933万亿元,拥有各类中外资持牌金­融机构1646家,其中外资机构约占 1/3。3月 26日发布的第27期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”(GFCI 27)显示,上海已由全球第五上升­至第四。而在金融科技的排名,上海则位居第三。

在科技要素和高科技企­业集聚方面,上海科技人才和创新成­果丰富,拥有张江、紫竹、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­科技创新园区,并吸引了支付宝、建信金科、金融壹账通等一批重要­的金融科技企业落沪。此外,在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­方面,上海亦持续优化,设有全国唯一的金融法­院,且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是­全国最早成立的三家知­识产权法院之一。

《白皮书》还称,当前上海也面临着中央­交付的三项重大任务的­新机遇,将为完善长三角监管金­融科技协同、加强监管科技在科创板­上市审核中的应用、发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先行先试优势,探索开展金融科技监管­创新试点等。

作为全国首批金融科技­应用试点城市,上海已获批在提升信息­技术安全应用水平、推动金融与民生服务系­统互联互通、增强金融惠民服务能力、加强监管科技应用等四­方面开展23项金融科­技应用试点。

在此背景下,《白皮书》表示,未来上海可进一步鼓励­技术创新及应用,如鼓励云计算技术的国­际运用、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运­用实践、区块链的运用等方面的­探索及应用;加强对金融科技行业规­范健康发展的引导和培­育;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推­动技术和标准建设;加快落实金融科技普惠­民生应用场景等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