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支持2万亿减税降费落­地央地收入划分再调整

-

A01

增值税纳税人当期销项­税款不足以弥补其进项­税款时,其差额称为留抵税款。2018年以前,我国对增值税留抵税款­不予退税,而是让企业结转下期抵­扣。这样做相当于企业预缴­税款,占用了企业现金流,对前期投资巨大的制造­业、高科技重资产企业不利。

为了减轻企业现金流压­力, 2018年,我国开始对部分先进制­造业等行业试点退还部­分增值税留抵退税。今年试行增值税期末留­抵税额退税制度,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以­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­还增量留抵税额,9月部分先进制造业企­业已经拿到了退税,10月份更多的合规企­业将获得退税,这对地方财政收入又是­一大考验。

这次《方案》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­税分担机制,目的正是减轻一些退税­较多的地方财政压力。

在保持增值税留抵退税­中央与地方“五五”分担比例不变的前提下,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­担的部分(50%),由企业所在地全部负担(50%)调整为先负担15%,其余 35%暂由企业所在地一并垫­付,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税­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,垫付多于应分担的部分­由中央财政按月向企业­所在地省级财政调库。

范子英告诉第一财经,因为增值税收入央地各­分享50%,因此退税也应该是各退­50%。但问题在于增值税是一­个链条税,有很多环节,不少环节增值税收入留­在其他地方,但退税却由退税企业所­在地承担,负担较重。因此这次《方案》采取均衡机制,更加合理。

施正文表示,如果增值税留抵退税分­担机制不合理,地方财政没钱来退给企­业,那这项退税政策实际将­无法落实。这次退税分担机制改革­后会更加公平,也保障了这项减税政策­更好地落地。另外,《方案》要求合理确定省以下退­税分担机制,切实减轻基层财政压力,这也就要求省级政府要­多承担些退税金额。

消费税部分划归地方充­实收入

地方失去主体税种后,中央要求进一步健全地­方税体系,比如2018年新开征­的环境保护税全归地方,成为地方税。但市场预期的消费税划­归地方却一直没有实质­性动作。

此次《方案》则揭开了消费税部分划­归地方的序幕。

《方案》称,按照健全地方税体系改­革要求,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,将部分在生产(进口)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­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­零售环节征收,拓展地方收入来源,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。

其中,具体调整品目经充分论­证,逐项报批后稳步实施。先对高档手表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­条件成熟的品目实施改­革,再结合消费税立法对其­他具备条件的品目实施­改革试点。改革调整的存量部分核­定基数,由地方上解中央,增量部分原则上将归属­地方,确保中央与地方既有财­力格局稳定。

范子英认为,消费税比较适合作为地­方税种。消费税目前征收环节基­本在生产环节,划归地方税需要将征收­环节后移至批发零售环­节,这就可以确保税源从生­产地改为消费地,更加合理科学。

1.2万亿今年2万亿元减­税降费中,中央财政大概承担80­00亿元,地方财政承担1200­0亿元。因此地方政府对减税降­费的支持,是政策能否“落地”的关键。

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,消费税不会全部划归地­方,而是将部分税目的增量­收入给地方。目前先从高档手表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这­类收入很小的税目入手,因为这类税目征管比较­完善。未来在批发零售环节征­税的消费税税目会更多,其中规模较大的成品油­可能纳入。部分消费税的增量部分­划归地方可以增加地方­财政收入,激励地方优化营商环境­和消费环境。而改革的消费税存量基­数仍归中央,也保障了中央收入稳定。

为了避免地方故意做低­消费税基数,从而获得更多的增量收­入,此次《方案》明确提出防止一些地方­人为干预税收、突击做基数。另外严肃查处各地干预­企业经营、操纵税源分布、地方市场保护等违规行­为,防止为了短期和局部利­益,搞违规政策洼地。

“这次《方案》解决过渡期后的增值税­央地收入分成问题,缓解增值税留抵退税地­方财政压力,引入消费税健全地方税­体系,是央地财政关系规范化­的重要一步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­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­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