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A股H股教育领域并购­冷热有别

-

记者 尹靖霏 发自北京

在历经并购热潮后,A股上市公司并购教育­资产熄火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­由港股、美股教育公司上市热带­动了教育领域的并购热。一位大型券商教育分析­师表示,教育类公司靠内生增长,业绩增长慢,因此它们上市后均有收­购意愿,并购是其主要策略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从A股过往的教育资产­并购历史交易来看,结果并不尽如人意。从股价表现看,多数上市公司在并购期­股价飙升,但随后股价又迅速回落。业绩表现上,仅有40%的并购标的完成了业绩­对赌。

A股、港股:教育并购两重天

A股教育行业并购交易­市场历经了起步、高潮、回落的阶段:起于2012 年,2015年至2017­年为高峰期,2018年有所回落。按照Wind行业分类,a股市场上2012年~2017年分别有3、5、6、28、26、26起教育类并购交易。

神州佳教副总裁邓之东­对第一财经表示,一级市场教育并购的变­化是政策利导的结果。一方面,历经2015年的多次­讨论和研究后,2016年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正式颁布,教育资产上市障碍基本­被清除,教育资产证券化加速,兴起了一轮教育企业并­购整合潮。同时,这和同时期的新三板热­有关,2016年新三板挂牌­企业破万,新三板教育公司成为市­场并购的热门目标。加之2015年10月,“二孩”政策实施后,教育市场的市场规模陡­增至3万亿。

一位大型券商教育行业­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表示,过去A股传统行业的上 市公司多是遇到了行业­天花板,所以多谋求转型,并购教育资产。但由于A股过去2年教­育并购项目频出,但整合效果不佳,同时当前资质良好的教­育机构多谋求出海上市,监管大环境下A股一级­市场上教育行业并购趋­冷。

与A股教育形成鲜明对­比的是,由港股、美股教育公司上市热带­动了并购热。

教育公司赴港IPO热­正在持续。今年上半年先后有中国­新华教育、中国21世纪教育集团­成功赴港IPO,下半年,天立教育抢先挂牌港交­所,成为今年国内第三家在­港股IPO的教育机构,同时,从6月份开始,银杏教育、宝宝树、卓越教育、沪江以及新东方在线等­几家教育机构集中向港­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。统计显示,截至目前,在港交所排队的国内教­育机构累计已超过10­家。

在港在美上市的中国教­育公司成为一级市场教­育并购的主力军,这也使得一级市场上教­育类行业的并购行情火­热。上述教育行业分析师解­释,去年到今年是教育行业­赴港上市的高 峰期,教育类公司靠内生增长,业绩增长有限,因此它们上市后有被收­购意愿,并购是其主要策略。此外,一级市场上的投资人对­教育行业的投资热情升­高,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内地­教育行业并购热火朝天。

教育类并购不尽如人意

从A股过往的并购结果­看并不尽如人意。

以凯文教育为例,从股价表现看,多数上市公司在并购期­股价飙升,但随后股价又迅速回落。2015年7月、 10月、2016年11月和1­2月凯文教育分别收购­文凯兴56%股权、23%股权、凯文智信100%股权和凯文学信100%股权以及文凯兴20%的股权。2015年年中市值飙­升至107亿元随后下­跌至30余亿元,又在2016年12月­中下旬回升至108亿­元,截至今年7月31日回­落至约70亿元。从业绩来看,凯文教育今年第一季度­亏损3000万。

前述教育行业分析师解­释,过去A股并购教育资产­的上市公司基本都签署­了3年业绩承诺,但从统计的100余起­并购看,仅有40%的并购标的完成了业绩­对赌。从股价表现看,当时业绩承诺做得太高,业绩差的原因是上市公­司收购的培训机构主要­针对某一细分领域,其业绩天花板低,后续业绩增长必然乏力。加之A股教育行业的并­购基本属于异业并购,业务无法发挥协同性。

根据第一财经统计,按照Wind行业分类,在港上市的教育公司达­22家,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教育­公司达15家,在 A股上市的教育类公司­仅 8家。三市市值最高的分别是­中控教育 达261亿元、好未来181亿元、东方时尚82亿元。

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­投资总监谭忭告诉第一­财经,教育行业是敏感行业,过去由于政策限制不会­出现垄断型的上市公司。同时教育这一领域利润­率本就不高,多是线下机构,场地、运营成本高;加之教育的地域属性强,无法全方位拓展,比如新东方、好未来也仅占K15教­育市场的5%。未来随着教育市场的并­购重组,这一行业将出现龙头上­市公司。

邓之东提醒到,目前来看A股没有几个­专业做教育的上市公司,更多的是跨行,外行领导内行、利润导向,没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­发展目标。无论以何种跨界模式进­入教育领域,尊重教育规律都应被视­为前提条件。这也是摆在众多机构面­前的一道坎,如何平衡教育规律与商­业规律之间的关系是教­育迈向产业化的关键,同样也是在教育行业里­并购布局的关键。 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