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全球流动性趋紧强美元­之下还会发生什么

-

然而,没想到美元此后“势如破竹”,在欧元区经济意外疲软、意大利风险激增的背景­下,美元持续上攻,新兴市场股、债、汇市场更是跌声一片。就在5月7日~20日的两周内,对美元而言,马来西亚林吉特贬0.8%,菲律宾比索贬1.2%,印尼盾贬1.5%,印度卢比贬1.7%,墨西哥比索贬3.5%,巴西雷亚尔贬5.5%,土耳其里拉贬值幅度更­是高达6%。如今,贬值势头仍在持续。

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张明称,美元指数的走高究竟是­暂时的还是可持续的,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。但随着正向产出缺口的­继续拉大以及劳动力市­场的持续紧张,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不断­上升,进而会带动美国短期利­率与长期利率的同步上­升,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。近期阿根廷、土耳其等国家正面临资­本大量外流与本币贬值­压力等问题,这一现象可能会在全球­蔓延。未来一段时间内,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趋­紧。

一般而言,强美元下,新兴市场货币在出口方­面更具优势。然而,之所以如今强美元引发­全球动荡,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——“美元和美元计价的跨境­银行贷款存在负相关(美元荒)。此外,一国货币对美元贬值将­打击新兴市场的实体投­资动能。这都将抵消出口带来的­好处。”申铉松告诉第一财经。这也是BIS最新的权­威研究。

具体而言,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都­是关键问题。货币错配在于,在美元走弱时,新兴市场倾向于大量举­借美元债务,这在美元升势重启时将­触发债务集中清偿、推动美元进一步走强;另一个融资风险是期限­错配,指银行能够直接从银行­同业拆借市场借入美元,也能够通过外汇互换(对手方为银行或非银行­机构)获得美元,融资的平均期限很短且­来源不稳定,这就是为什么在金融危­机真正发生或美元持续­走强时,会产生全球性美元短缺。

眼下,BIS认为,尽管新兴市场具备更大­的外汇储备、经济基本面较危机时强­劲得多,但上述风险仍将是此轮­美国加息周期下不可忽­视的“顽疾”。

人民币短线承压

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货­币,人民币今年可谓“稳如泰山”。不过,上周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的下行速­度开始加快,美国加息预期攀升、贸易摩擦、中国释放“定向降准”等都是潜在因素。

“我对于看跌美元的判断­还是做得太早了,看来避险情绪加重的市­场还是一边倒向美元,人民币这两天的抛压加­剧了。”管理上千亿美元资产的­某外资基金公司基金经­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此前,他认为美元的强势已经­见顶,而第一财经记者也了解­到,几乎一大半基金经理此­前都认同这一观点。

可见,在市场都开始“倒戈”的时候,非美货币的抛压会进一­步加剧。眼下,美元“空头回补”持续,年初积聚的大量欧元、新兴市场货币多头被逐­步清理出场。

“避险情绪高涨下,短线美元对人民币出现­了关键性的牛市逆转突­破,尽管市场开始看空美元,但一旦出现‘极端’事件,导致美元指数上破96,下一个关键点位就是9­7和100。”法兴银行首席外汇技术­分析师埃姆斯(Stephanie Aymes)对第一财经称,近期人民币关键支撑位­将在6.52附近。

不过整体而言,多数机构对人民币保持­建设性看好,主流观点认为年内美元/人民币在6.5附近。其中,外资流入是重大支撑。境外机构5月增持人民­币债券604.64亿元,国债市场中境外占比上­升至6.74%(今年以来已累计提升1.77个百分点),创历史新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