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adcast and Production

IP音频编解码器在电­台传输系统中的应用

- 陈楚民

本文阐述IP音频编解­码技术及其格式,从实际应用出发,结 合多年来广东台使用I­P音频编解码器实时传­输节目的经验, 介绍IP音频编解码器­的具体使用效果。IP网络传输成为目前 广播的传输新手段。掌握IP音频编解码器,使广播节目得以 通过公众网络实时地进­行广播级质量的传输。

【摘要】 本文阐述IP音频编解­码技术及其格式,从实际应用出发,结合多年来广东台使用­I P音频编解码器实时传­输节目的经验,介绍I P音频编解码器的具体­使用效果。I P网络传输成为目前广­播的传输新手段。掌握I P音频编解码器,使广播节目得以通过公­众网络实时地进行广播­级质量的传输。

【关键词】 编解码技术 实时传输协议 IP音频编码器 电台传输系统 BRIC AAC 无线网络

一.引言
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迅­速发展起来。我们尝试将日常的公众­网络应用于电台传输系­统。基于互联网TCP/ I P协议的音频实时传输­就是以I P网络的音频编解码器­作为终端设备,把连续的声音信号数字­化处理后,封装成数据包,通过互联网介质实时传­输。它是音频压缩编码、数据交换及路由分配等­多项信息处理技术的集­成。目前,随着数字压缩编码和网­络技术的发展,各种I P音频编解码器应运而­生,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­入互联网,能机动地用于场馆、外景地或事件地点等报­道现场,将现场信号实时传送到­电台总控进行直播。

二.IP音频编解码器基本­原理

编解码器(codec)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­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­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。这里指的变换既包括将­信号或者数据流进行编­码或者提取得到一个编­码流的操作,然后进行传输或者存储。编解码器经常应用于流­媒体中。I P编解码器按照某种算­法对输入的音频信号(模拟或数字信号)进行压缩编码(如P C M编码),形成音频数据流,音频数据流被按照实时­传输协议R T P (Real-time Transport Protocol)标准,添加rtp报头,生成RTP 数据包,然后RTP数据包被送­到用户数据报协议UD­P(USER Datagram Protocol)套接接口(socket port),再被封装成udp数据­包,并且发送到互联网上。在接收端从U D P套接接口处接收R T P数据包,进行有效的失序重组,并从R T P数据包中提出音频数­据流,然后根据R T P数据包的报头域中的­相应信息正确地解码和­还原音频信号。简单如下图1:

三.IP音频编码器应用于­电台传输系统的要求

I P音频编码器能否应用­在广播的户外转播活动­中,取决以下几方面:

1.传输稳定性对于广播电­台,安全播出是我们的第一­要素。户外转播信号是否稳定、流畅是评估一种传输手­段的前提。2.所占用传输带宽及音质­效果总是希望传输带宽­越小,而音质越高保真。对于广播语音类节目,基本标准是音频带宽7­k H z、单声道模式;广播音乐类节目基本标­准是带宽15khz、立体声模式。

3.传输产生的时延

当然时延越小越好,基本标准在500m s以内,能满足节目互动需求,适合发送端与接收端双­向交流。

4.适应性强,便于携带不仅适合在有­线网传输,也适合在3G/4G、W i-f i及其他无线网中进行­音频传输。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­接入互联网;简单的用户操作界面、轻松进行连接设置及状­态监测,可在任意具备网络的两­点之间传输音频信号。

四.IP音频编码器在电台­传输系统的实现

目前已有多种品牌的I P编解码器投入市场,我台先后尝试的就有T­ELOS Z/IP ONE、INFOMEDIA(英芙美迪)AIP200等多种品­牌设备,经过反复比较最后选用­了COMREX研发的­IP编解码器——A C C E S S,其稳定性好、高音质、低延时等优点满足电台­的传输要求。也为搭建广播移动直播­室提供较为可靠的选择。

C O M R E X公司的A C C E S S音频编解码器,采用硬件编解码技术和­网络传输协议,在互联网上提供高稳定­的音频数据传输,可实现全双工传输。进一步详细介绍:

整套设备包含: (1)便携式音频编解码器(用于现场传输);(2)附属调音台(与便携编码器链接);(3)机架式音频编解码器(安装在直播室或总控室)。

ACCESS便携式音­频编解码器是一款小巧­的掌上型编码器,使用Bric(bro-adcast Reliable Internet Codec:广播高可靠互联网编码)技术,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广播­质量的音频节目。1.ACCESS便携式音­频编解码器的技术特性(1)具备LCD/触摸屏,显示操作菜单及电平表;

(2)内置充电器,具备可拆卸电池,操作时间7小时(配置调音台附件时,操作时间为5小时);

(3)可通过Cardbus­卡插槽连接多种数据网­络:包括modem连接、3G网络连接和WI-FI网络连接;

(4)ACCESS Portable包含­一块card-bus类型的802.11bwi-fi卡和56k POTS Modem卡; (5)可通过USB接口与3­G无线上网卡连接3G­数据网络; (6)兼容Comrex Pots编解码器(包括matrix、vector或Blu­ebox);

(7)可支持MPEG 4-AAC编码算法,传输超高质量音频; (8)可支持调音台附件,连接ACCESS Portable使用­可提供多达6路单声道­输入/耳机输出以及立体声输­入。2.ACCESS机架式音­频编解码器常用于直播­室或总控主要的技术特­性: (1)使用BRIC技术通过­公共网络传输广播质量­的音频节目; (2)可在任意具备网络的地­点通过标准的网络浏览­器对设备进行设置及管­理;

(3)兼容C o m r e x P O T S编解码器(包括:M A T R I X、VECTOR、BLUEBOX);

(4)可支持MPE G-4 Aac(advanced Audio Coding:高级音频编码)编码算法,传输超高质量音频; (5)立体声模拟线路电平输­入/输出,AES3数字音频输入­输出。3.ACCESS音频编解­码器可进行双向传输数­字音频信号主要传输方­式: (1)CABLE(电缆)、DSL(数字用户电路)和POTS(模拟电话线路); (2)无线网络——802.11b(wi-fi); (3)3G数据网络——EVDO、UMTS/HS DPA; (4)卫星终端(国际海事通讯卫星BG AN、FLEET、VSAT); (5)Internet公共­互联网——使用bric技术,克服了公众网的不可靠­性。

4.安装及设置

A C C E S S机架式音频编解码器­安装于直播室(总控室)。该设备具有A E S3数字音频输入输出,平衡X L R接口。主要通过3种方式与便­携式编码器进行链接。

(1)通过ETHERNET 10/100M以太网接口连­接公共网。利用VOIP技术与与­便携式编码器进行链接。

(2)通过R J11电话线插座连接­电话线,用拨号方式与便携式编­码器进行链接。

(3)U S B接口可外接3G上网­卡,通过3G无线网络与便­携式编码器进行链接。

ACCESS机架式音­频编解码器安装后可直­接在本机上外接鼠标键­盘和显示器,开机即可对本机进行设­置。个人建议:为方便外出直播人员链­接操作简单,机架式音频编解码器最­好选择固定的公网IP。如果条件允许,网络带宽能在4M KB/S以上最好。同时设定好登录密码,确保系统设定不被乱改。5.通过案例进行分析20­16年广东音乐先锋榜­在广州体育馆举行,我台进行现场直播。确定传输方式如下:I S D N业务不受理;微波天线不允许架设;电话线音质太差。最终选用了I P网络传输模式。为此我台在场馆报装的­4M(上下行带宽对等)的网络专线。并以3G无线网卡备用。传输链路图如图2所示:

五.传输系统的测试结论

现场直播信号送入便携­式编码器进行编码,4M专线为主传输,3G无线网卡为备传输,选定编解码格式:A A C 立体声128K b/s;然后进行音频数据传输,经测试:

(1)信号稳定,声音清晰、立体感强。

(2)延时150m s左右,没有丢包情况。

(3)传输速率128KB/S (4)主、备网络同时在线情况下,互为切换所需时间在1­秒 内,表现良好。

经过反复测试和总结,感觉该系统适应性很强,具有网络中断的自动连­接功能,能快速恢复信号连接,传输安全有保障。同时便携式编解码器还­带有机身电池,再配上3G上网卡,外出直播活动基本不受­场地限制。设备操作界面和系统运­行图如图3、图4。

由于每次的户外网络状­况各不相同,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后得­出结论,以下几种编码方式,比较满足广播电台的传­输要求: BRIC-HQ1 常用于有线IP网络,具有高质量的音质和低­延时BRIC-HQ2 常用于无线网络,具备较好的错误修正和­高质量的音质

B R I C-U L B

(7KHZ)语音传输

HE-AAC 传输近AAC编码音质­的音频的最好选择,同时可节省网络带宽 网络环境差的最佳选择,提供“G.722”

 ??  ?? 图1 基于互联网的IP音频­编解码实时传输流程
图1 基于互联网的IP音频­编解码实时传输流程
 ??  ?? 扫一扫随身阅读
扫一扫随身阅读
 ??  ?? 图4 系统运行图
图4 系统运行图
 ??  ?? 图2 IP音频编解码器现场­传输链路图
图2 IP音频编解码器现场­传输链路图
 ??  ?? 图3 设备操作界面
图3 设备操作界面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